杜牧
獨酌芳春酒,登樓已半醺。
誰驚一行雁,沖斷過江云。
此詩全用敘事詠景,造語隱微,發抒幽懷,其中“含思悲凄,流清感慨”。
前二句,孤獨一身,自酌自飲芳春酒,酒味濃郁,登上江樓一半,已經醺醺酣醉。“獨酌”二字領起,點明身世飄泊,撥弦定調,涵蓋全篇。飲芳春酒,欲澆胸中之塊壘而不得,遂登樓以自遣則“愁更愁”。“睹一事于句中,僅三隅于字外。”(劉知幾語)抓住一酌一登的典型細節,表現浪跡江湖的典型心境。緊扣一個“醺”字,極言人愁,紆折出旨。
末二句,是誰驚擾一行大雁,沖斷群陣,大雁散亂掠空飛過江面,消失在遠天浮云里。“古人絕唱句多景語”,“而情寓其中矣”(王夫之語)。這兩句明為寫景,實為寫感,登臨江樓,忽驚雁行,眺望斷陣,又觸愁腸,思緒結于極目:雁北返,見出游子零落江南,羈絆難歸。唐人用鴻雁寄托鄉思者頗多。如“目盡南飛雁,何由寄一言”(王維),“萬里衡陽雁,今年又北歸”(杜甫)等。小杜匠心獨運,用“驚斷”摩蕩再三,精神自出,前后兩個連鎖遞接的物象,拈出“身心中獨喻之微”,物中見我,別有難以言傳的神味。尾句,“沖斷過江云”,戛然而止,綰結高絕豪俊,“其氣格尤難”。
通常遣詞自然,若清泉涓涓瀉出,不逐奇麗,不假雕飾,讀來“平淡天真”,又“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此詩與趙嘏《寒塘》詩:“曉發梳臨水,寒塘坐見秋。鄉心正無限,一雁過南樓”,意境相似,“皆因雁寫懷,而有寥落之思也”。但趙詩見雁盡掏“鄉心”,豈不太露,而小杜“用意隱然”,自有詩外之曲致,體味無窮。
上一篇:張祜《悲納鐵》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杜牧《贈漁父》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