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起句寫夜泊所見之景,“煙籠”、“月籠”為互文,與王昌齡《從軍行》句“秦時明月漢時關”中的“秦時”、“漢時”同,言“寒水”與“沙”為煙月籠罩,一片迷茫。為下面感慨的抒發蓄勢。第二句,點明夜泊之地及其特點。“近酒家”,引出商女歌后庭遺曲。《舊唐書·音樂志》:“《玉樹后庭花》,陳后主所作。”又《隋書·樂志》:“陳后主于《清樂》中造《黃鸝留》及《玉樹后庭花》、《金釵兩鬢垂》等曲,與幸臣等制其歌詞,綺艷相高,極于輕蕩。男女唱和,其音甚哀。”陳后主以后庭淫蕩,卒致亡國,六朝之局于以結束。后代詩人詠及此者不少。杜牧此詩是最為后人傳誦的一首。其意義,主要見之于第三、四句。劉永濟先生說:此“非責商女”,而在“責陳后主輕蕩,致召危亡”。(見《唐人絕句精華》)其實,亦不只是責陳后主而已。詩人蓋借此一例以概其他。輕蕩于人,大足以亡國,小足以亡身。歷史教訓,屢見不鮮。詩人于商女雖不加“責”,然不能不憫而且痛。她“不知”在這曲聲里,有人斷送了一個國家,也斷送了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這不是很可憐嗎?如果不但是“不知”……而欲以此博取夜飲者的歡笑,那就不但可憐,而且大可痛了。但作者只說到“不知”……而已。這也可說是“溫柔敦厚”。自然,那些夜飲者竟猶效陳后主的輕蕩,從這曲聲里取樂,那就更可哀了。作者所為著名的《阿房宮賦》的結尾說:“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將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這真是傷心人語。今陳后主亦不暇自哀,其“哀”只能留給后人。如果后人不但不知取鑒,亦不知哀,那便是麻木幾于“心死”了。詩的更深用意,也許還在這里。而其造語的哀婉實耐人不斷尋味。
上一篇:杜牧《江南春》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南朝無名氏《西烏夜飛(其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