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問·木蘭花慢》原文賞析
擁都門冠蓋,瑤圃秀,轉春暉。悵華屋生存,丘山零落,事往人非。追隨、舊家誰在?但千年遼鶴去還歸。系馬鳳凰樓柱,倚弓玉女窗扉。
江頭花落亂鶯飛。南望重依依。渺天際歸舟,云間汀樹,水繞山圍。相期、更當何處,算古來相接眼中稀。寄與蘭成新賦,也應為我沾衣。
這首詞是何時所作,為何事而作的呢?吳庠《遺山樂府編年小箋》說:“此癸巳汴京破后作,故后結用庾蘭成《哀江南賦》,前結‘系馬’、‘倚弓’二句,即用賦中語?!庇忠哆z山集·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后即事》詩“去去江南庾開府,鳳凰樓畔莫回頭”句為證。按吳氏之說是可信的。這首詞正是金哀宗天興二年癸已(1233)春蒙古兵進入汴京之后,元好問以金朝官員成為俘虜等待發遣時所作。
元好問生于金朝末年,當時蒙古南侵,金朝微弱。金宣宗于貞祐二年(1214)南遷汴京,以求偏安。元好問亦于貞祐四年(1216)自故鄉秀容避兵渡河,時年二十七歲。元好問后來舉進士及第,曾任地方及中央官,但卻是低級的。他憂時有心而報國無門,一方面希望金朝能夠振作,抗擊蒙古,而更擔心的則是金朝終將被蒙古所攻滅。他的這種心情經常表現在作品之中。哀宗天興元年(1232),蒙古兵圍攻汴京,元好問時為左司都事,困于圍城中。次年春,金守城將崔立以城降于蒙古,蒙古兵進入汴京。這時金朝滅亡已成定局,元好問多年來憂懼之災難終于降臨,他自己也成為亡國的俘虜,等待發遣,心中當然是非常痛苦的,所以作了這首詞。
元好問于是年四月二十九日出京(《遺山集》卷八),此詞中“春暉”、“花落亂鶯飛”等語都是寫春景的,大概是出京前所作。這首詞的藝術手法很高妙,并不明顯地直說國亡,而是用比興蘊藉之法,騰挪跳宕之筆,不即不離,時隱時顯,以寄托其悼念亡國之沉哀深痛。開頭三句是說,汴京表面上依舊繁華,而“悵華屋”三句忽然一轉,借用曹植《箜篌引》“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詩句,以人之死喻國之亡。下文“遼鶴去還歸”,是用舊題晉陶潛《搜神后記》所載的神話故事,丁令威學道千年,化鶴歸來,慨嘆故鄉“城郭如故人民非”。詞中借此隱喻金亡之后,如有遺民重來汴京,將會有遼鶴歸來之感?!跋雕R”二句是借用庾信(小字蘭成)《哀江南賦》“倚弓于玉女窗扉,系馬于鳳凰樓柱”句意。庾賦此二句是指侯景攻陷建康后,其兵士蹂躪梁朝宮庭的情況,元好問則借以比喻蒙古兵士進入汴京后對于金朝宮庭的蹂躪。下片宕開,借傷春惜春以喻亡國之痛,筆勢更為空靈。劉熙載說:“空中蕩漾,最是詞家妙訣。上意本可接入下意,卻偏不入,而于其間傳神寫照,乃愈使下意栩栩欲動?!?《藝概》卷四)元好問此詞正是運用這種藝術手法?!敖^”以下五句寫遠眺春景以寄托其縹緲幽怨之情。“相期”二句,則是慨嘆國亡之后難以復興,就象人間離別之后難以相期重遇。結尾處才用“蘭成新賦”的字面點出亡國的悲哀。
這首詞在藝術手法上還有一個特點,即是善于運化古人詩文成句?!皭澣A屋生存”二句是運化曹植詩;“系馬”二句是運化庾信賦;“江頭花落亂鶯飛”句是運化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渺天際歸舟,云間汀樹”二句是運化謝脁《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詩“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算古來相接眼中稀”句是運化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詩“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運用古人詩文成句入詞,可以引起讀者的聯想,使詞境趨于渾厚。
元好問的詞以疏快豪健見長,有時失于質直顯露,而這首《木蘭花慢》詞則是渾融深蘊,哀怨蒼涼,具有納蘭性德論詞時所向往的“煙水迷離之致”,讀起來使人有凄惘之感,如聞嗚咽之音,可謂詞中的《哀江南賦》,的確是《遺山樂府》中的精品。
上一篇:《張弘范十首·木蘭花慢》原文賞析
下一篇:《朱彝尊·桂殿秋》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