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灝·金縷曲》原文賞析
蟋 蟀
并力將秋織。冷嘈嘈、亂嘶階縫,欲聽還急。做弄西風纖翅巧,奏動一庭弦笛。要鬧破、晚涼消息。月黑燈昏星露下,為聽伊、立得雙鴛濕。金井畔,春山窄。
催殘節序莎雞跡。笑區區、不平因甚,相逢冤敵? 鼓臂掙牙真個猛,斗卻江南半壁??蛇€記、那時軍國? 雨歇荒村鄉夢斷,一聲聲、攙著寒砧泣。莫訴向,天涯客。
這是一首詠物寄懷之作。起句“并力將秋織”,簡潔而又巧妙地點出季節,暗示是蟋蟀在叫。因為蟋蟀鳴于秋,似在催促織婦,故又名促織。如果說,蟋蟀是用它的鳴聲喚來了秋天的話,那么,詞人言其“織秋”,則非常新穎別致。所謂“并力”,亦即許多蟋蟀齊聲鳴叫,因此,逗出下文對鳴聲的描寫:“冷嘈嘈、亂嘶階縫,欲聽還急。”接著,“做弄”句又換了一個角度來寫: 蟋蟀鼓翅而叫,故作者寫其“纖翅巧”。蟋蟀在西風中鼓翅,故云“做弄西風”,然又焉知它不是被西風做弄?這一句寫得意味深長。接下來“奏動”句,則是以蟋蟀之聲比弦笛之奏,為其鳴聲染上幾分詩意和美感。而蟋蟀之所以這樣叫,是“要鬧破、晚涼消息”。節候的變遷,大自然的運轉,究竟是什么操縱的呢? 因此,詞人感到,蟋蟀凄冷的鳴叫,不僅是報秋,而且是要探究寒秋的奧秘。以上幾句,寫蟋蟀叫聲,形象、生動而逼真,見出作者的觀察和體會細致入微。以下則由寫物轉而寫人。鴛,即鴛鴦履。星月稀疏,燈火昏黃,滿庭露水,為聽蟋蟀叫,她的繡有鴛鴦的鞋子都被打濕了。她這樣長夜悄立,難道真的是為了聽蟋蟀叫嗎?詞人避而不談,只是對環境和人物再描上兩筆: “金井畔,春山窄?!苯鹁┯械駲谥?。李白《長相思》云:“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贝擞闷湟狻4荷?,古時形容女子眉毛,有眉山之說。歐陽修《踏莎行》云:“驀然舊事上心來,無言斂皺眉山翠?!薄按荷秸?,猶言女子皺眉。這實際上已經含蓄地回答了主人公長夜悄立的原因。
換頭一句又點出時序。莎雞,蟲名,又名絡緯,俗名紡織娘?!对姟め亠L·七月》: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薄豆{》云:“自七月在野至十月入我床下,皆謂蟋蟀也。”至蟋蟀叫時,莎雞已不“振羽”了,故云“催殘節序莎雞跡”。此為渲染秋天的凄寒?!肮澬颉保瑫r序,時令。以下幾句,又就蟋蟀的習性來寫。蟋蟀雖小,然生性好斗,因此作者問道: 區區小蟲,為何一定要成為冤敵?這一問,意在言外,因為,蟋蟀有好斗的習性,人們便有了斗蟋蟀的風習,至此便得以掉轉筆鋒,轉入對歷史的沉思和批判?!肮谋蹝暄馈币韵滤木?,寫南宋權相賈似道事。據《宋史·賈似道傳》,咸淳六年(1270),蒙古攻襄樊甚急,“似道日坐葛嶺,起樓閣亭榭,作半閑堂,……日肆淫樂,與故博徒縱博?!瓏L與群妾踞地斗蟋蟀,所狎客戲之曰:‘此軍國重事耶?’”正是由于賈似道的腐敗統治,蒙古兵才得以步步進逼,最后滅掉南宋。因此,詞人感慨道:“斗卻江南半壁。”一個“斗”字,語意雙關,既指蟋蟀之斗,也指賈似道拿宋朝的半壁江山斗著玩,十分沉痛。接下來,筆鋒又轉回詞人本身,仍從蟋蟀的鳴叫著筆?!坝晷拇濉敝畷r,一聲聲促織哀鳴,攙和著寒砧之聲,如泣如訴,打斷了天涯游客的鄉夢,令他心碎,所以說:“莫訴向,天涯客?!倍共僬枵?,也可能就是上片“立得雙鴛濕”的思婦,她與“天涯客”大概都是宗國慘變的被禍者吧! 上下兩片,形式上斷成兩截,至此乃溶成一片。
從思想內涵看,這首詞繼承了南宋愛國詞人所開創的傳統,借詠物抒發愛國情懷,表現了對明亡的反思,寄托了對明亡的傷悼之情。南宋姜夔有詠蟋蟀詞《齊天樂》,其《序》有云:“蟋蟀,中都呼為促織,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萬錢致一枚,鏤象齒為樓觀以貯之?!痹~的主題是哀悼北宋淪亡,揭露北宋淫靡的社會風氣。姜、汪兩位詞人可謂異代同心,同工異曲。而在表現手法上,與姜詞多用側面烘托、較重概括性不同,汪詞多用直接描寫,較重具體性,又有自己的特色。
上一篇:《顧春·醉翁操》原文賞析
下一篇:《譚獻·金縷曲》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