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秦可卿
這回該說說這個爭議最多的人物秦可卿了。秦可卿之所以招致種種爭議我總結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她的出身,書中說她是“宦囊羞澀”的營繕郎秦邦業從養生堂抱來的養女,許多研究者認為這樣的出身太過低微,配不上賈府,于是就有人猜測她是朝中某遭罷免的高官后人,假借養生堂潛入賈府,更有人引經據典地推算出她的原型可能是康熙朝廢太子胤礽之女。二是她的見識,專家們認為以秦可卿那樣的出身,她是不可能在臨終托夢那出戲里說出那么有見地的話來的,諸如“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登高必跌重”“樂極悲生”“樹倒猢猻散”“否極泰來,榮辱自古周而復始”“盛筵必散”等等;尤其是她所提出的具體舉措:在祖塋附近多置房舍地畝,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這祭祀產業連官也不入的,便敗落下來,子孫回家讀書務農,也有個退步,祭祀又可永繼。專家們覺得這么內行到位的話,怎么可能是秦可卿這樣一個出身卑微的人所能夠知曉的呢?!三是她的葬禮,檔次實在是高到匪夷所思,“八公”子孫齊集,更有四大王搭棚路祭。
下面我便來針對以上幾點說說我的個人拙見,因為這幾個問題若不講通,下面的話便無從談起。首先,我還是要強調最好別跳出小說看人物,這個秦邦業的營繕郎和賈政的工部員外郎一樣,都是曹公編撰的,不過明清兩代工部都設有營繕司,主要負責皇家宮廷、陵寢建造、修理等工作,明清時期倒是有個營繕司郎中一職,正五品。李紈她爹是國子監祭酒,從四品。李紈能嫁賈珠,秦可卿為什么就不能嫁賈蓉呢?有學者提出營繕司郎中級別頗高,工資也不低,與文中所述秦邦業“宦囊羞澀”不相符。當秦鐘巧遇寶玉得到了入賈府私塾上學的機會時,秦邦業東拼西湊地封了二十四兩贄見禮,親自帶了秦鐘,前往賈代儒家拜師。
不少研究者都從“東拼西湊”這幾個字來判斷秦家寒微,我卻不這么認為。前面我們曾提到過薛寶釵贊助史湘云大螃蟹請客時,劉姥姥曾算過一筆賬,感慨“這一頓的銀子,夠我們莊稼人過一年了!”所以這二十四兩贄見禮本就不是個小數目。即使營繕郎工資不低,如果不善鉆營光靠工資;不算計過日子是不可能的。我就見過不少生于四五十年代靠死工資生活的人,攢點錢趕緊存銀行,遇到急事再求親告友東拼西湊。
沒準秦邦業也將錢放給別人收利息,一時取不回來呢?王熙鳳那么有錢不是還把月銀湊個十兩、八兩的就放出去嗎?而且書中第十六回分明寫著:“那秦鐘魂魄哪里肯就去”,“又記掛著父親還有留積下的三四千兩銀子”;諸位看官細想想,這一類家庭我們現實生活中非但不稀奇,還比比皆是;中國式的老頭兒老太太守著萬貫家財省吃儉用,只為留與兒孫。“那秦邦業至五旬之上方得了秦鐘”,標準的老來得子,那還不是豁出命來替兒子打算?!
另書中第五十三回,賈蓉代賈珍入朝領春祭恩賞回到家給父親帶來同僚的問候“光祿寺的官兒們都說問父親好,多日不見,都著實想念”,賈珍聽了笑道:“他們哪里是想我。這又到了年下了,不是想我的東西,就是想我的戲酒了。”光祿寺卿是這個部門的最高長官,正五品,不是一樣想方設法沾賈府的光?哪怕是混點兒吃吃喝喝。
秦邦業和賈政同在工部為官,從秦邦業聽說兒子能進賈府私塾就讀,十分喜悅,只因為賈家司塾者賈代儒乃當今之老儒,便以為兒子此去必學業進益,成名可望這一點分析,秦邦業和賈政屬于同一類人,而賈政兩個兒子,大的已婚,小的還小,侄孫賈蓉恰好與秦邦業的女兒秦可卿年齡相仿,結個親家,情理之中,賈家高門望族,秦邦業自然也就不會在乎從同事突然變得小了一輩了。包括李紈的父親李守中、秦邦業以及林黛玉的爹林如海甚至賈雨村,這些個以科舉入仕途的人賈政自認為和自己都屬于同類,自然就會相親相近。當然賈雨村是肯定不歸賈政這一類的,他應該和冷子興之流屬于同類吧。
所以我非但不覺得秦可卿嫁入賈府存在著地位上的差距,我甚至以為說不定就是賈政保的媒呢。而且我以為這也是為什么賈母在重孫媳婦中最得意秦可卿,除了秦氏自身條件以及后天努力外,先決因素也很重要,因為她是賈母心愛的小兒子保的媒。尤其是秦可卿死后,賈珍為了寄托哀思,大把地花銀子,還從薛蟠手中弄來了原本給忠義親王準備的棺材,唯有賈政勸他:“此物恐非常人可享。殮以上等杉木也罷了。”這個舉動和賈政媒人的身份也很相符。
說這一堆閑話才剛聊了一個觀點,另外兩點留待下回分解。
上一篇:紅樓夢《病入膏肓的寧國府》解讀
下一篇:紅樓夢《秦可卿到底有沒有錢呢?》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