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湘云柳絮詞·如夢令(第七十回)
【原文】
豈是繡絨殘吐①?卷起半簾香霧②。
纖手自拈來③,空使鵑啼燕妒④。
且住,且住!莫放春光別去!
【注解】
①繡絨:喻柳花。殘吐:因殘而離。
②香霧:喻飛絮蒙蒙。
③拈:用手指頭拿東西。
④鵑鳴燕妒:以拈柳絮代表占得了春光,所以說使春鳥產生妒忌。
【背景】
黛玉重建桃花詩社后,并未作詩。一日史湘云見暮春柳絮飛舞,便填了這首《如夢令》,拿去與寶釵、黛玉等人看。
【賞析】
《柳絮詞》都是每個人未來的自況。根據前文分析,從湘云判詞“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準折得幼兒時坎坷形狀。終個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等句看,湘云將來可能有一段極短暫的美滿的婚姻生活,所以詞中不承認用以寄情的柳絮是衰殘景象。她父母雙亡,寄居賈府,關心她終身大事的人可能少些,她自詡“纖手自拈來”,總是憑某種見面機會以“金麒麟”為信物而湊成的。十四回寫官客為秦氏送殯時曾介紹衛若蘭是“諸王孫公子”,可見所謂“才貌仙郎”也必須以爵祿門第為先決條件。詞中從占春一轉而為惜春、留春,而且情緒上是那樣地無可奈何,這正預示著她的所謂美滿婚姻也是好景不長的,接著就陷入悲苦的境地。
這首詞流露出一種留戀、惋惜春光的情緒,象征著湘云對那段美滿生活的留戀。
【鏈接】
毛澤東評《紅樓夢》
《紅樓夢》不僅要當作小說看,而且要當作歷史看。他寫的是很細致的、很精細的社會歷史。他的書中寫了幾百人,有三四百人,其中只有三十三人是統治階級,約占十分之一,其余都是被壓迫的。
上一篇:紅樓夢《史湘云詠白海棠和韻二首(第三十七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紹、賞析
下一篇:紅樓夢《嘆通靈玉二首(第二十五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