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釵正冊判詞·欲潔何曾潔(第五回)
【原文】
欲潔何曾潔①?云空未必空②。
可憐金玉質③,終陷淖泥中④。
【注解】
①潔:高潔,清凈。
②空:佛教要人看破紅塵領悟萬境歸空的道理,所以皈依佛教,又叫“入空門”。
③金玉質:比喻妙玉的身份。
④淖(nào)泥:爛泥,泥沼。此處指流落風塵。
【背景】
后面又畫著一塊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后便是這首判詞。
【賞析】
這一首判詞說的是妙玉。判詞前畫著“一塊美玉,落在泥垢之中”,“美玉”就是“妙玉”,“泥垢”與判詞中的“淖泥”都是比喻不潔之地。
妙玉出身于蘇州一個“讀書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才出家當了尼姑。“金玉質”便是說她“文墨也極通”,“模樣又極好”,說明她也是大觀園中的一位佼佼者。說她“潔”,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因她嫌世俗社會紛紛擾擾不清凈才遁入空門;二是說她有“潔癖”,劉姥姥在她那里喝過一次茶,她竟要把劉姥姥用過的一只名貴的成窯杯子扔掉。她想一塵不染,但那個社會不會給她準備那樣的條件,命運偏要將她安排到最不潔凈的地方去。按規矩,出家就要“六根凈除”,可她偏要“帶發修行”,似乎還留一手,這是她塵心未斷的一個根據。第六十三回寫寶玉過生日時,妙玉特意送來一張拜帖,上寫:“檻外人妙玉恭肅遙叩芳辰。”一個妙齡尼姑給一個貴公子拜壽,這在當時是十分荒唐的,似乎透露出她不自覺地對寶玉萌生了一種愛慕之意。所以,作者說“云空未必空”,即是指她雖遁入空門,卻六根未凈,塵緣未了。
作者寫這些細節,并不是要對她進行譴責,而是充滿了憐惜之情。一個才貌齊備的少女,冷清清地躲在廟里過著那種孤寂的生活,該是多么殘酷!她的最后結局如何呢?有一條脂批說:“瓜洲渡口……紅顏固不能不屈從枯骨。”推測起來,她可能在榮府敗落后流落到瓜洲,被某個老朽不堪的富翁買去作妾。這也許是作者說她“終陷淖泥中”的真正含義。高鶚續書寫她被強盜掠去最終被殺,確有不妥之處。
【鏈接】
《紅樓夢》主要人物性格分析之妙玉
妙玉,蘇州人氏。她祖上是讀書仕宦人家。因自幼多病,買了許多替身(舊時迷信認為命中有災難的人應該舍身出家做僧、道,有錢人家買窮人家子女代替出家,叫替身),皆不中用,只得入了空門,身體才好,故一直帶發修行。父母已亡,身邊帶兩個老嬤嬤,一個小丫頭服侍。她極通文墨,極熟經典,模樣又極好。l7歲時隨師父到長安都修行,師父圓寂后,被賈家請入櫳翠庵帶發修行,但她“欲潔何曾潔,云空未必空”,劉姥姥喝過的茶杯,她嫌臟,不要了,而給寶玉喝的茶杯卻是自己日常用的綠玉斗。寶玉生日,她特地派人送去“檻外人妙玉恭肅遙叩芳辰”的字帖。高鶚續書,后賈府敗落,她被強人用迷魂香悶倒奸污,劫持而去。
上一篇:紅樓夢《金陵十二釵正冊判詞·桃李春風結子完(第五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紹、賞析
下一篇:紅樓夢《一局輸贏料不真(第二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