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詠白海棠(第三十七回)
【原文】
半卷湘簾半掩門①,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②,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注解】
①湘簾:湘竹制成的門簾。
②月窟:月中仙境。因仙人多居洞窟之中,故名。縞袂:蘇軾曾用“縞袂”喻花,有《梅花》詩說:“月黑林間逢縞袂。”這里借喻白海棠,并改“逢”為“縫”,另藏深意。
【背景】
別人都交卷了,黛玉還沒作。李紈催她,她提筆一揮而就,擲給李紈等人,表現了黛玉才思特殊的敏捷。
【賞析】
和寶釵“珍重芳姿晝掩門”相反,黛玉是“半卷湘簾半掩門”,任性任情,并不特別珍視貴族小姐的身份,“半卷”、“半掩”與末聯的嬌羞倦態相呼應。“碾冰為土玉為盆”,表明她玉潔冰清,目下無塵。因花的高潔白凈而想象到栽培它的也不該是一般的泥土和瓦盆,所以用冰清玉潔來側面烘染。“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她以白海棠自比,有梨花的潔白,有梅花的馨香,說得巧妙別致。“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這里的“月窟仙人”不就是“絳珠仙子”嗎?在清冷的月窟里縫白色的縞衣,多么頹喪;在秋天的深閨里悄悄哭泣,又多么可憐。“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滿腹的心事不能向任何人傾訴,只好在西風落葉的季節,凄凄涼涼地送走一個又一個寂寞的黃昏。
看了第一句,寶玉先喝起采來,說:“從何處想來!”眾人看了,也都不禁叫好,說:“果然比別人又是一樣心腸。”眾人看了,都道:“是這首為上。”李紈道:“若論風流別致,自是這首,若論含蓄渾厚,終讓蘅稿。”探春道:“這評的有理。瀟湘妃子當居第二。”李紈的評價未必公允,但她的評論確也指出了林、薛二人詩的特點。所謂“風流別致”,就是構思新巧,瀟灑通脫;所謂“含蓄渾厚”,就是溫柔敦厚,哀而不傷。李紈從“大家閨秀”的標準來衡量,自然要把四平八穩的寶釵的詩評為第一了。只有最理解黛玉的寶玉理解了她的詩的內蘊,要求重新評價薛、林詩的高下,但被李紈頂了回去。
上一篇:紅樓夢《林黛玉·桃花行(第七十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紹、賞析
下一篇:紅樓夢《林黛玉柳絮詞·唐多令(第七十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