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春夢歌(警幻仙姑)》春夢隨云散,飛花逐水流(1);
春夢隨云散,飛花逐水流(1);
寄言眾兒女,何必覓閑愁(2)。
【注釋】
(1) “春夢”二句:春夢,比喻好景如春夜的夢境一樣容易消逝。羅隱《江南行》:“細絲搖柳凝曉空,吳王臺榭春夢中。”這里指男女歡情如春夢一樣短暫。飛花,落花,花開花謝的意思,喻指青春年華過得快。逐水流,追逐流水而去,形容逝去得快。
(2) “寄言”二句:眾兒女,泛指青年男女。閑愁,無謂的憂愁。
【譯文】
男女歡情短暫,如春夢般隨著浮云消散;青春年華易逝,如落花般追逐流水而去。寄語世上青年男女,為什么一定要自尋無謂的煩惱與憂愁?
【鑒賞】
“警思想”是《紅樓夢》第二條行文線索,我們應只從文學意義上閱讀鑒賞,而不受其消極影響
寶玉進入“華胥境”,由警幻仙姑引領游太虛幻境。仙姑的芳名冠以“警”,她的職責是專門查訪人世間兒女們的風流冤孽,她對寶玉的告誡也是一個“警”字。如果說《好了歌》、《〈好了歌〉解》,還有本回的《飛鳥各投林》,主要是針對榮華富貴向世人提出“警”,那么這首《春夢歌》主要是針對兒女私情向年輕人,特別是向女兒們提出“警”。“警思想”是曹雪芹的一個重要思想,也是《紅樓夢》行文的一條重要線索。高鶚順著他的“警思想”,續書到最后,甄士隱、賈雨村兩人歸結《紅樓夢》時,甄士隱嘆息道:“大凡古今女子,‘淫’字固不可犯,只這‘情’字,也是沾染不得的!但凡情思纏綿,那結局就不可問了!”曹雪芹之所以有這種“警思想”,即“色空”思想,主要是受時代局限、宗教思想影響,掉入了“一切皆空”的虛無主義、宿命論泥潭。寶玉與大觀園眾多女子的悲劇命運、悲劇結局,固然與《紅樓夢》的思想主題密切相聯,但與曹雪芹具有的“警思想”也不無關系。寶玉與姐妹們,還有丫鬟們,不論是戀愛的、結婚的,到頭來都是一場空,結局都是悲慘的,甚至送了命。在“一切皆空”、虛無主義思想的支配下,曹雪芹認為唯一的出路是出家,遁入佛門,修成正果,回歸自然本真。所以,在《紅樓夢》中談“參禪”、“悟禪”的地方相當多,而將主人公寶玉及其他一些人,如柳二郎、芳官、蕊官、藕官、惜春、紫鵑等,干脆安排他們出家了事。
《紅樓夢》主要有兩條行文線索:第一條是“護官符”透露的線索,第二條就是“警思想”透露的線索。今天的廣大年輕讀者應該有足夠的覺悟和認識,對《紅樓夢》的“第二條”線索,只從文學意義上進行閱讀鑒賞,而不受其消極影響。
上一篇:《曠性怡情(迎春)》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柳絮詞五首》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