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
公元1128年,金人再度南侵。翌年二月,宋高宗從揚州逃至杭州。七月,升杭州為臨安府。公元1138年,高宗定都臨安。當初高宗曾下詔表白過:“復還臨安,內修政事,繕治甲兵,以定基業,非厭霜露之苦,而圖宮室之安也。”臨安,臨安,只是臨時安身之地,又何嘗能為長治久安之所?可事實是,南渡君臣輕社稷,他們已不思恢復中原故土,偏安江左,在這人間天堂中樂不思蜀,大有終焉之志。林升這首絕句的前三句,正是譏刺這種情景:“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山明水秀,風暖人醉,樓閣玲瓏,歌舞翩翩,美景無窮,樂聲無休。這真的是升平的景象么?不,升平的夢,早在靖康之難中就被敵人野蠻的鐵蹄踏碎了。這是在怯辱和絕望中的偷安。惟其是偷安歲月,南渡君臣便索性今朝有酒今朝醉,終日沉酣麻木了。世紀末的情緒,籠罩著這自古繁華的通都大邑。詩中一個“熏”字,把這種享樂的情景變作直接的感覺,讓我們十分具體地感受到。然而,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痛苦的。“幾時休”三字,透露出這樣的心情。當一位有志之士,意欲振興朝廷報效國家,而無奈主和派把持朝政,他只能眼睜睜看著金甌破碎,生靈涂炭,他的心情是不難體會的。詩歌的最后一句,作者巧妙地把北宋的都城汴州與南宋的都城臨安聯系起來,以南渡君臣“直把杭州當汴州”的醉生夢死之況,深刻地揭露了主和派不思恢復中原的卑怯內心,也從反面映射出作者光復故土的強烈愿望。語調辛辣,筆鋒犀利。這種大膽的指斥,在當時應是冒著絕大風險的。但至今不知其身世之詳的這位作者,卻全無畏懼,毅然地把這詩篇題在臨安一家旅店的墻壁上,使那紙醉金迷的昏噩世界中,透露出一線正義的亮色。這是何等的膽略和勇氣啊!
此詩用意甚深,而造語則自然平實。首句分別兩用“山”、“樓”、“外”字,形成景物和字面的回環復沓,易讀便記,當受民歌的影響。尾句兩用“州”字,亦有這樣的粘連疊合的效果,同時又把寄寓作者深意的汴、杭兩地巧妙地綰合一起,借以發人深省,藝術處理有獨到之處。
上一篇:張栻《喜雨呈安國》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施樞《贈湖邊柳》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