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何紹基·山雨》原文賞析
短笠團(tuán)團(tuán)避樹枝,初涼天氣野行宜。溪云到處自相聚,山雨忽來人不知。馬上衣襟任沾濕,村邊瓜豆也離披。新晴盡放峰巒出,萬瀑齊飛又一奇。
道光二十四年(1844)作者為貴州鄉(xiāng)試主考官,詩即赴任途中所作。貴州為山區(qū),諺云:“天無三日晴,地?zé)o三尺平?!辈灰词乔缣?,雨說來就來。但遇雨也不要大驚小怪,說不準(zhǔn)一忽兒又要放晴。詩人就用一支生龍活虎的筆,捕捉了“山雨”前后氣候瞬息萬變的景色,深得東坡《有美堂暴雨》詩趣。
作者寫途中遇雨,共分四層敘?!岸腆覉F(tuán)團(tuán)避樹枝,初涼天氣野行宜”二句寫雨前天氣很好,一點(diǎn)也沒有雨意。作者在山林中穿行,雖只戴短笠,還是被茂密的樹枝掛纏和阻撓,他一路觀山望景,興致很好,只覺天氣涼爽宜人,沒有想到下雨。這一層告訴讀者,“山雨”之來,確乎是出人意料的。以下兩句寫山雨的到來。作者看到溪上云霧四起,漸漸連成一片,只覺得山光物態(tài)的迷人,而沒有意識(shí)到這就是雨來的信號(hào)。在別處“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許渾),雨前的征兆十分顯著,而在貴州山區(qū)全然不同。云霧恰起,陣雨就來了。“溪云到處自相聚,山雨忽來人不知”二句寫出雨來迅速,使人回不過神來,不知怎么涼爽宜人的輕陰天氣就變成了下雨天。好奇之感,通過“忽來”“不知”等辭語,自然流露出來。
正因?yàn)槌龊跻饬希髡呤孪葲]有準(zhǔn)備雨具,只有一領(lǐng)遮頭的短笠,衣襟不免要被打濕了。但反正遇上了,“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蘇軾)罷。看到雨中村邊瓜豆蔓藤散亂紛披,作狼狽狀,使他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觀望雨中景色,渾忘沾濕之苦?!榜R上衣襟任沾濕,村邊瓜豆也離披?!币粋€(gè)“也”字,從物我同情中得到幾分慰藉,而一個(gè)“任”字則表現(xiàn)出雨中人的從容與泰然。突然,雨腳為之一收,天就放晴了。這時(shí)比雨前輕陰中的物象,又有一番清麗:云霧全失,峰巒盡出,斜陽相迎,紅霓隨之,一片明朗璀璨景象。山雨雖然住了,但雨水化成無數(shù)山泉奔流下山,跳坡注澗,又作“萬瀑齊飛”的壯麗景觀?!靶虑绫M放峰巒出,萬瀑齊飛又一奇!”是這首寫景詩推出的新境界,令讀者情緒為之一振。好個(gè)“又一奇”!雨前的溪云四起是一奇;雨中的瓜豆離披是一奇;而雨后的萬瀑映日是又一奇。全詩境界層出不窮,恰似張镃贊“誠(chéng)齋體”所謂:“造化精神無盡期,跳騰踔厲及時(shí)追。目前言句知多少,罕有先生活法詩!”(《攜楊秘監(jiān)詩一編登舟因成二絕》)何紹基此詩亦得誠(chéng)體之精髓,不過誠(chéng)齋多施之七絕,此作七律,尤見新奇。
“溪云到處”——山雨之兆,“萬瀑齊飛”——山雨所成,來龍去脈,皆扣題面。重心所在是寫“山雨”,而非寫雨霽?!吧接辍狈谴ㄔ鐭熤辍笳呤墙^不可見“萬瀑齊飛”之奇觀的。
上一篇:古詩《厲鶚·富春》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朱彝尊·山雪》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