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吳震·小云棲石屋》原文賞析
一碧豁巖罅,仰窺如井深。泉源太古雪,天氣四時陰。紅日不能到,白云何處尋?偶聞人語聚,滿谷答清音。
小云棲石屋是江蘇常熟虞山的一處名勝,位于虞山西麓,為虞山有名的巖洞之一,洞深丈余,上有石崖覆蓋如屋,右面泉從石坎中溢出,風景清幽雅致。這首詩是詩人游覽此洞的紀游之作。
“一碧豁巖罅,仰窺如井深。”首聯破空而來,省略了上山、外觀諸多程序,直接從洞底仰視的角度寫起。“一碧” 即一線天空; “巖罅” 即巖洞。從洞底望出只能見到一線天空,極寫巖洞之小,同時又為下文“天氣四時陰”埋下伏筆。“如井深” 即深不過丈余,極寫巖洞之淺。既小且淺的巖洞皆由 “仰窺”見出,寥寥十字已將石屋的全景態勢描寫無遺,可見“仰窺”正是觀察石屋全景的最佳角度。
次聯移步換形,描寫泉水和天氣:“泉源太古雪,天氣四時陰。”言泉源古老,則泉水常流不斷可知;言泉源于積雪,則泉水清冽刺骨可知。不直接描寫泉水而寫其推想的源頭,避實就虛而實景自現。由泉水的冷清又聯想到天氣的陰晴,無論春夏還是秋冬,洞中常年都是陰天,則洞中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令人不可久居之狀,可以想見。
在這寬不見天,深僅丈余的巖洞里,詩人心中不禁產生了一絲納悶:“紅日不能到,白云何處尋?”這里常年陰晦,陽光照不進來,自然也見不到白云,初看起來是那樣不起眼,但前人為什么欣賞它?為什么給它起這么美的一個名字——“小云棲石屋”?這白云棲歇在什么地方呢?詩人思索良久,末聯就是對這些疑問的一個巧妙的回答:
“偶聞人語聚,滿谷答清音。”詩人不正面回答上述疑問,卻讓山谷代為作答,便產生出無限的情趣。就字面意義而言,此聯不過是說,當詩人一行為白云的去處發生爭執時,整個巖洞都響起了清亮的回音。但這樣理解可能太淺,更深的一層含義落在“清”字上。這石屋的好處就在一個“清”字,“偶聞人語聚”,正說明此地人跡罕至,清靜幽僻。宋人黃庭堅曾代天下詩人立言:“天下清景不擇賢愚而與之,然吾特疑端為我輩設。”天下的文人學士、騷人墨客最崇尚的是一個“清”字,最喜歡的是清幽景致、清靜去處,所以盡管這小石屋寬不見天,深僅丈余,泉水冷洌,天氣常陰,紅日不到,白云難尋,但它好在清幽靜謐,因而惹得騷人墨客在此留連忘返,為它題名吟詩。“美不自美,因人而彰”。難道不是這樣的嗎?
上一篇:古詩《皇甫汸·對月答子浚兄見懷諸弟之作》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黃景仁·少年行》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