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司馬相如·諫獵書》鑒賞
臣聞物有同類而殊能者,故力稱烏獲,捷言慶忌,勇期賁、育①。臣之愚,竊以為人誠有之,獸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險,射猛獸,卒然遇逸才之獸②,駭不存之地③,犯屬車之清塵④,輿不及還轅,人不暇施巧,雖有烏獲、逢蒙之伎⑤,力不得用,枯木朽株,盡為難矣⑥。是胡越起于轂下⑦,而羌夷接軫也⑧,豈不殆哉! 雖萬全而無患,然本非天子所宜近也。
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馳,猶時有銜橛之變⑨。況乎涉豐草,騁丘墟,前有利獸之樂,而內無存變之意,其為害也,不亦難矣。夫輕萬乘之重不以為安,樂出萬有一危之途以為娛,臣竊為陛下不取也。
蓋明者遠見于未萌,而智者避免于無形;禍固多藏于隱微,而發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諺曰: “家累千金,坐不垂堂⑩。”此言雖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留意幸察。
(《漢書》)
漢武帝“方好自擊熊彘,馳逐野獸”,于是司馬相如上書以諫,是為此文。司馬相如以辭賦鋪張宏麗著稱,有“乏實用”的譏評,劉勰也說他“理不勝辭,故揚子以為 ‘文麗用寡者長卿’ ,誠哉是言也!” (《文心雕龍·才略篇》)但這篇諫文,卻寫得忠誠懇切,意思婉轉,深屬可思,完全面目一新。
勸諫漢武帝這樣雄才大略的君主,貴在立意。林云銘說: “絕不提從獸荒禽廢事失德腐語,對英主言自當如此?!?《古文析義》卷七) 通篇從“輕萬乘之重”生發,拳拳忠心,神氣渾涵不露。文章開頭提出 “物有同類而殊能者,”由“殊能”兩字展開論述,從人說到獸,使武帝不僅意識到一般野獸的兇狠,而且意識到那些具有特殊能耐的野獸的兇狠。“是胡越起于轂下,而羌夷接軫也”,當時武帝正對匈奴、南越和西南夷用兵,這里將野獸與敵人這樣一比擬,深刻貼切,兩句話勝過千言萬語,狩獵中潛藏的巨大危險由此發露無遺,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行文轉折起伏,抑揚頓挫,無不如意。首段極言狩獵的危險后,語意一轉,“雖萬全而無患,然本非天子所宜近也”,言近旨遠,透露出勸諫的政治深意。第二段先說清道而行、大路馳驅尚且有不測之虞,何況“輕萬乘”,“樂出萬有一危之途”,“抑一筆乃拍到正意” (王文濡《古文辭類纂評注》卷十三) ,最后點出 “臣竊為陛下不取也”正題。
文章遣詞講究技巧,但無堆砌逞博之病。多用排比來烘托氣氛,突出重點。文末引俗諺,由俗入雅,言簡意賅,足以發人深省。毛慶蕃評此文“周規折矩,和鸞鏘鏘,可以比德于玉矣” (《古文學余》卷二十二),是非常中肯的。
上一篇:《兩漢·孔融·論盛孝章書》鑒賞
下一篇:《宋·蘇轍·超然臺賦序》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