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散曲《詠史》原文與翻譯、賞析
[晉] 左 思
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②。
列宅紫宮里③,飛宇若云浮④。
峨峨高門內⑤,藹藹皆王侯⑥。
自非攀龍客⑦,何為欻來游⑧。
被褐出閶闔⑨,高步追許由⑩。
振衣千仞岡(11),濯足萬里流。
〔注釋〕
①本篇選自《文選》。作者《詠史》共八首,本篇原列第五。②靈景,指日光。神州,《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③紫宮,原為星名,即紫微宮,古以為天帝所居;此指皇宮。④飛宇,形容屋檐像鳥翼狀的屋子。宇,屋檐。⑤峨峨,高高聳立的樣子。⑥藹藹,形容眾多。⑦攀龍客,指追隨帝王諸侯以求取功名之人。揚雄《法言》:“攀龍鱗,附鳳翼,巽以揚之?!雹鄽H(xu須),忽然。⑨被褐,指穿著布衣而有美才的隱士。閶闔,天上紫微宮門名,此指都城門。⑩許由,古代傳說中的隱士?;矢χk《高士傳》載,唐堯欲讓位給許由,許由逃到“潁水之陽,箕山之下”。后又聽說堯要任他為九州長而“洗耳于潁水”,表示對涉及功名利祿之士連聽也不愿聽。(11)千仞,極言其高。古代七尺為一仞。
〔分析〕
西晉的左思博學高才,但因出身寒微,故仕進艱難。他是太康時代的杰出作家,所著《三都賦》辭采壯麗,史稱“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晉書》本傳)。今傳《詠史》詩八首是其詩歌的代表作,主要抒寫建功立業的愿望與壯志難酬的憤懣,揭露門閥制度的不合理,風格遒勁,在太康詩壇上獨樹一幟。
漢魏以來,高門士族日漸把持政權,至魏文帝曹丕于黃初元年立“九品官人法”,更從制度上保證了這種對權力的壟斷,寒門之士很難有仕進并施展才能的機會。這種情況到西晉益盛,劉毅在太康間曾上書請廢九品中正制,書中有“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之語,但晉武帝不準。左思的《詠史》就是抨擊這一不合理制度的作品。
這首詩是組詩的第五首,分前后兩個部分。前六句為第一部分,寫京城洛陽宮室的壯麗,以及活動于其間的王公貴族。首二句寫明朗的天空中太陽高照,陽光輝耀著神州大地。詩人在此壯闊的背景上再描繪出宮城建設的宏麗?!白蠈m”即紫微宮,本是天上的星座名,也用來指帝王的宮殿;“列宅”形容宮中的房屋櫛比鱗次。如果說“列宅”句意在狀其廣袤,那么“飛宇”句則表現其高峻?!帮w宇”指像展翅振飛的鳥翼般的屋檐,它們高聳如天上的浮云。寫完宮闕之壯麗后自然寫到了出入于其間的人物,原來在這些高大的門樓內居住著眾多的王侯卿相,“峨峨”狀門樓之高,“藹藹”言人物之多。從表面上看,這一部分只是對景物的客觀描繪,實際上它表現了統治集團奢侈豪華的氣派,象征了高高在上、君臨天下的門閥制度。
詩的后六句為第二部分,轉入自抒懷抱,表達了高蹈遺世的志向。“自非”二句緊承上文的“王侯”而來,轉接嚴絲密縫?!芭数垺奔粗概矢侥切┩鹾顧噘F。漢代揚雄的《法言·淵騫》曰:“攀龍鱗,附鳳翼。”東漢班固的《漢書·敘傳》也有“攀龍附鳳,并乘天衢”之語。詩人自言:我本不是那種攀龍附鳳的追名逐利之徒,怎么忽然會到洛陽這種地方來呢?嚴酷的現實促使他自我反省,終于幡然醒悟。接下去的四句,詩人表達了要遠離世俗社會、投身隱居生活的志向。他要穿上粗布衣服,大步跨出京城之門,去追蹤古代的高士許由。古時傳說堯要將天下讓給許由,他就逃到潁水之濱、箕山之下隱居起來,并在潁水中洗耳,因為堯的話玷污了他的耳朵。詩人要像許由那樣投身大自然的懷抱,在千仞高岡上抖衣,在萬里長河中洗腳,以滌除世俗的塵污。這四句詩運用兩組對偶句,連貫而下,有高屋建瓴之勢,抑揚頓挫,音調高朗,尤其是最后兩句意象雄偉,對偶工切,透出豪邁勁健之氣,因而成為千古傳誦的佳句。
在競趨華麗的太康詩壇上,左思能以其詩獨標剛健雄邁的高格,繼承了建安文學的優良傳統。這種風格根源于他的高才遠志以及壯志不酬的抑塞磊落的情懷,故鐘嶸《詩品》稱“其源出于公干(劉楨),文典以怨”。清人沈德潛謂:“太沖胸次高曠,而筆力又復雄邁,陶冶漢、魏,自鑄偉詞,故是一代作手?!?《古詩源》)此評切當而又全面。
左思之詩不僅有繼承傳統的一面,也頗具開拓創新之功。即以詠史詩而言,最初班固的《詠史》詩僅是概括史事,質木無文,而左思的《詠史》則是借古抒情,正如清人何焯指出的:“題云《詠史》,其實乃詠懷也?!?《義門讀書記》)近人錢基博在其《中國文學史》中評曰:“《詠史》之名,起自班固,但指一事;不過美其事而詠嘆之,檃栝本事,不加藻飾,此正體也。 而(左)思多攄胸臆,不必專詠一人,專詠一事;詠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見;本事不過借以為影子,不脫不粘。錯綜震蕩,創格新特,而造語奇偉,不為陸機之綺練,亦異潘岳之清淺,骨氣雄高,足追陳王(曹植)?!边@段評論將左思《詠史》詩的特點成就概括得十分精當。以本詩而言,詩人干脆拋開史實的載體,直接敘寫時事,抒情詠志。本詩采用對比手法,前半描寫帝王公侯的奢華豪侈,極盡形容;后半表示對這一門閥社會的斷然決絕,幡然醒悟后要闊步離去,前后反跌,更襯出他蔑視權貴的孤高氣骨。
〔評說〕
遍照金剛《文鏡秘府論》:“詩有意闊心遠,以小納大之體,如‘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古詩直言其事,不相映帶,此實高也。”
胡應麟《詩藪》“太沖以氣勝者也?!褚虑ж饘?,濯足萬里流’至矣。而‘豈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其韻故足賞也。”
張玉谷《古詩賞析》“言干謁不如高蹈也。直是詠懷,史事不過許由一點耳。前六,似與前者‘濟濟京城內’蹊徑相同,而此則有侯門深邃,不容干謁之意。后六,醒出干謁無用,不如高蹈可樂,以許為宗,俯視一切。結處寫概,真有臨崖勒馬之勢。”
上一篇:散文賦《周忠介公遺事》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詩詞·散曲《詠懷詩》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