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碑文的賞析與寫作·記事碑·《東風水庫碑記》(中共玉溪市委員會、玉溪市人民政府)
玉溪市東風水庫,位于州城東北四里許,為原玉溪大河大矣資至燕子窩之山谷地段。今壩高四十七米,長四百八十五米,控制徑流面積三百零九點五平方公里,匯江川九溪河及市霎時香柏河水于其內,又建紅——東大溝引紅旗水庫余水以增儲水。庫面徑長十二公里,容水八千九百三十一萬立方米。
巍巍莽莽,其壩如山;浩浩蕩蕩,其水似湖,納涓涓細流,吞滾滾洪糧。啟制在握,掌水利之樞紐;灌渠網布,輸經濟之命脈。
玉溪大河,益輕災重。冬春水枯,旱象頓生;夏秋洪泛,澇災猝發。鎖洪蓄水,興利除害,民之宿愿,呼吁久矣。奈長夜難明,民力不濟,年復一年,終成泡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對興修農田水利關心至極。中共玉溪地委、玉溪縣委和地、縣政府領導干部,率工程技術人員,親臨實地,調查研究,廣征意見,博采眾謀,始定依山形地勢,建設水庫。藍圖繪就,民心振奮,遂于一九五八年十一月破土動工。
顧筑壩之期,各族人民共襄大業。領導當先,萬民上陣,紅旗招展,炮聲隆隆,機車奔馳,人歡馬叫。壩隨士氣高,鏖戰兩截,于一九六零年十月,建成高四十二米,長四百五十米之大土壩,洞徑一點二米,長三百七十三米之一號輸水隧道,長三十三公里,過水流量為每秒五點五立方米之南灌溉干渠。至此,主體工程告成,農田相繼受益。
一九六二年六月七日,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朱德委員親臨視察,贊頌人民立壁斷水之豐功,明示水庫續修、管理之重任。遵照朱委員長之指標,歷經二十余年艱苦奮斗,先后完成續修配套工程十余件。其要者為一九六二年冬至十九六三年四月;建成長十公里,過水量為每秒二點五立方米之北灌溉干渠;一九六九年十一月至一九七零年七月,建成洞徑一點二米,長四百二十七米之北灌溉干渠;一九六九年十一月至一九七七年三月,完成加壩五米之續建工程;一九七六年十一月至一九七七年三月,完成加壩五米之續建工程;一九七七年十二月至一九七八年十月,完成大壩迎水坡防浪工程,鋪鑲防浪石二萬立方米;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八三年,建成南、北干渠電力抽水站三十七座,裝機六十五臺;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二年,東風灌區內興修、整修、襯砌明渠暗道三十二條,長九十四公里;一九六二年一月,一九七九年四月,分別建成水文觀測站兩座,灌溉試驗站一座;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四年,襯砌南北干渠三十八公里;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三年,建成水庫綜合利用之烤酒、養豬、魚苗、養雞等基地,及長廊、車場、碼頭等設施;一九八三年一至五月,建成紅——東引水工程。其間,架渡槽九座,長五百三十四米;鑿隧洞三個,長一千零六點九米;造倒虹吸管一處,長四百四十八米;引水渠全長十公里。截至一九八五年十二月止,東風水庫各項工程建設,總投資近二千二百萬元,其中國家和地方財政投資一千三百六十九萬元;群眾投工六百零一萬個,開挖、回填土石方五百八十六萬立方米。工程浩大,壯舉空前。
而今,壩連山岳,巍然橫空;湖映天光,碧水生輝,波光點點。更有瑰麗亭臺,逶迤曲徑,森林松柏,共添一方之春色,富一邑人之人民。東風灌區七萬四千余畝農田灌溉自如,市區之工業及生活用水均得保障。玉溪壩子,春綠秋黃,蒼雄重鎮,各業興旺,云煙之鄉,年豐人樂。各族人民有口皆碑;東風展宏圖,玉溪出秀湖,鎖洪蓄碧水,滇中添明珠。東風水庫,造福百代,惠及千秋,偉績長存!
中共玉溪市委員會
玉溪市人民政府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三十日立
上一篇:幾種碑文的賞析與寫作·廟碑·《三官樓碑記》(李振中)
下一篇:幾種碑文的賞析與寫作·墓碑·《亡兄墓志銘》(宋·曾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