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劉元卿1
齊奄家畜一貓2,自奇之,號于人3,曰“虎貓”。客說之曰4:“虎誠猛,不如龍之神也,請更名為‘龍貓’。”又客說之曰:“龍固神于虎也,龍升天浮云,云其尚于龍乎5? 不如名曰‘云’。”又客說之曰:“云靄蔽天6,風倏散之7,云故不敵風也。請更名曰‘風’。”又客說之曰:“大風飆起8,維屏以墻9,斯足蔽矣,風其如墻何? 名之曰‘墻貓’可。”又客說之曰:“維墻雖固,維鼠穴之,斯墻圮矣10”,墻又如鼠何? 即名曰‘鼠貓’可也。”
東里丈人嗤之曰11:“噫嘻! 捕鼠者,故貓也。貓即貓耳,胡為自失本真哉12!”
1劉元卿(1544-1609):一生為官不長,專事著述,有《劉聘君全集》以下三則均選自此集。2奄家:宦官。奄,通“閹”。3號(hao):名號,用作動詞,起名號。4說(shui):用言語勸說別人。5尚:超過。6云靄:云氣。7倏(shu):急速貌。8飆(biao):暴風。9維: 通“惟”,助詞,無義。屏: 障蔽。10 圮: 毀。11丈人:老人。嗤(ci):譏笑。12胡:何。本真:本性。
【析點】 明中葉后,宦官勢力猖撅,《貓號》顯然針對宦官而發,借貓以刺其主之追求名號,自失本真。但是,我們如若拋開這一層用意,僅把此文看作是一篇寄寓著哲理的故事,我想當另有一番意義在:實際的地位、本領不是靠虛名來提高的,一味追求名聲,最后反會導致自我的否定。故事以貓為喻,正道出這樣一條樸素的人生哲理。
給貓命名終至自我否定,這是一則古老的民間故事。它始見于何年何代,筆者尚無從查考,但年長于劉元卿四十二歲的李開先,在《詞謔》一書中,已用了這個故事。不過,民間故事人人可以引用,李開先用之諷刺“好諛者”,劉元卿用之直刺宦官,并無重復蹈襲之嫌。
民間故事中的“一物降一物”,幾個回合的反復之后,終于走了一個圓形的軌跡,從而揭示了自我否定的主題,這意外的結局既令人啞然失笑,又給人豁然開朗之感,令人味出其中深義,確乎是寓莊于諧手法的妙用。同是運用民間故事,劉氏在語言上與李氏也不雷同。李敘事偏于概括,劉的故事中,幾個客的說辭用意一致,層次相仿,但句式不同,連他們的口氣也各有差別,加之語句精煉,讀來如聆聽幾個性格不同者在爭論,這也可說是劉元卿對民間故事的再創造吧!
可惜的是李開先的《諛客夸貓》略略長了一點,否則同時選入此“百字美文”中,豈不也是一樁趣事。
上一篇:《牛皮箭套》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貓捕雛雀》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