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雜文《別一個竊火者》原文與賞析
火的來源,希臘人以為是普洛美修斯從天上偷來的,因此觸了大神宙斯之怒,將他鎖在高山上,命一只大鷹天天來啄他的肉。
非洲的土人瓦仰安提族也已經用火,但并不是由希臘人傳授給他們的。他們另有一個竊火者。
這竊火者,人們不能知道他的姓名,或者早被忘卻了。他從天上偷了火來,傳給瓦仰安提族的祖先,因此觸了大神大拉斯之怒,這一段,是和希臘古傳相像的。但大拉斯的辦法卻兩樣了,并不是鎖他在山巔,卻秘密的將他鎖在暗黑的地窖子里,不給一個人知道。派來的也不是大鷹,而是蚊子,跳蚤,臭蟲,一面吸他的血,一面使他皮膚腫起來。這時還有蠅子們,是最善于尋覓創傷的腳色,嗡嗡的叫,拼命的吸吮,一面又拉許多蠅糞在他的皮膚上,來證明他是怎樣地一個不干凈的東西。
然而瓦仰安提族的人們,并不知道這一個故事。他們單知道火乃酋長的祖先所發明,給酋長作燒死異端和燒掉房屋之用的。
幸而現在交通發達了,非洲的蠅子也有些飛到中國來,我從它們的嗡嗡營營聲中,聽出了這一點點。
七月八日。
【析】 30年代,國統區陷 入白色恐怖之中,大批革命者和進步人士被國民黨囚禁、被殺害,“左聯”五烈士和楊杏佛就是極有代表性的事例。本文就是一曲對革命先烈的贊頌,同時也寄予了對當局暴行的揭露和對一些 “幫忙文人”“幫閑小丑”們鄙棄之情。
在魯迅看來,革命者就是希臘神話中的普洛美修斯,他為了將火種給予人類就甘冒生命的危險從宙斯那里盜來,于是他得到了懲罰,宙斯“將他鎖在高山上,命一只大鷹天天來啄他的肉”。也相當于另一個流傳于非洲瓦仰安提族的神話中的“竊火者”。他從天上盜來了火種“傳給瓦仰安提族的祖先,因此觸了大神大拉斯之怒”,將他秘密地鎖在暗黑的地窖中,不讓人知道,還讓蚊子、跳蚤、臭蟲,一面吸他的血,一面使他皮膚腫起來。“這時還有蠅子們.是最善于尋覓創傷的腳色,嗡嗡的叫,拼命的吸吮,一面又拉許多蠅糞在他的皮膚上,來證明他是怎樣地一個不干凈的東西?!濒斞竿ㄟ^這兩則神話故事贊美革命先行者的偉大的自我犧牲的崇高精神,人們從他們的言行觀照中獲得崇高感,并由此激發尊嚴、自豪和必勝的信心。先烈“竊來的革命火種,必將成為燎原的大火。而無論反動派和他們的幫閑們怎樣造謠、誣蔑、詆毀,給革命志士的臉上抹黑,最終都是徒勞的”。20世紀的中國畢竟不同于黑暗的中世紀,交通發達了,信息交流也就有了可能。當 “左聯”五烈士被秘密槍殺后,大洋的彼岸不是紛紛來電向國民黨反動當局提出抗議嗎。這事實就說明了這一點,同時說明了,他們的暴行是掩蓋不了的。
作者采用隱喻的手法,既贊頌了“竊火”的革命烈士,又揭露了國民黨當局的殘酷統治和在革命先烈皮膚上拉許多蠅糞的幫閑文人。熱烈的贊頌和憤怒揭發兩種感情交織在作品中,具有很強烈的沖擊力量。G·斯特恩說:“利用隱喻使原來含蘊的感情更加突出、深刻,詩歌的比喻手法在追求強化情感,隱喻則用較為間接的指涉方式,可以激起更強烈的情緒狀態。”※這種強化情緒的作法,在詩歌中如此,雜文中何嘗不是這樣呢!
上一篇:魯迅雜文《沖》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魯迅雜文《勢所必至,理有固然》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