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昌宮詞》
元稹
連昌宮中滿宮竹,歲久無人森似束。
又有墻頭千葉桃,風動落花紅簌簌。
宮邊老翁為余泣: “小年進食曾因入。
上皇正在望仙樓,太真同憑欄干立。
樓上樓前盡珠翠,炫轉熒煌照天地。
歸來如夢復如癡,何暇備言宮里事。
初屆寒食一百六,店舍無煙宮樹綠。
夜半月高弦索鳴,賀老琵琶定場屋。
力士傳呼覓念奴,念奴潛伴諸郎宿。
須臾覓得又連催,特敕街中許燃燭。
春嬌滿眼睡紅綃,掠削云鬟旋裝束。
飛上九天歌一聲,二十五郎吹管笛。
逡巡大遍涼州徹,色色龜茲轟錄續。
李謨擫笛傍宮墻, 偷得新翻數般曲。
平明大駕發行宮,萬人歌舞途路中。
百官隊仗避岐薛,楊氏諸姨車斗風。
明年十月東都破,御路猶存祿山過。
驅令供頓不敢藏,萬姓無聲淚潛墮。
兩京定后六七年,卻尋家舍行宮前。
莊園燒盡有枯井,行宮門閉樹宛然。
爾后相傳六皇帝,不到離宮門久閉。
往來年少說長安,玄武樓成花萼廢。
去年敕使因斫竹,偶值門開暫相逐。
荊榛櫛比塞池塘,狐兔嬌癡緣樹木。
舞榭欹傾基尚在,文窗窈窕紗猶綠。
塵埋粉壁舊花鈿,烏啄風箏碎珠玉。
上皇偏愛臨砌花,依然御榻臨階斜。
蛇出燕巢盤斗拱,菌生香案正當衙。
寢殿相連端正樓,太真梳洗樓上頭。
晨光未出簾影動,至今反掛珊瑚鉤。
指似旁人因慟哭,卻出宮門淚相續。
自從此后還閉門,夜夜狐貍上門屋。”
我聞此語心骨悲,“太平誰致亂者誰?”
翁言“野父何分別,耳聞眼見為君說:
姚崇宋璟作相公,勸諫上皇言語切。
燮理陰陽禾黍豐,調和中外無兵戎。
長官清平太守好,揀選皆言由至公。
開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漸漸由妃子。
祿山宮中養作兒,虢國門前鬧如市。
弄權宰相不記名,依稀憶得楊與李。
廟謨顛倒四海搖,五十年來作瘡痏。
今皇神圣丞相明,詔書才下吳蜀平。
官軍又取淮西賊,此賊亦除天下寧。
年年耕種宮前道,今年不遣子孫耕。”
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廟謨休用兵。
連昌宮,唐行宮之一,高宗顯慶三年 (658) 建,在河南郡壽安縣 (今河南宜陽) 西九十里處。此詩作于元和十三年 (818) 春平吳元濟叛亂之后,意在通過連昌宮的興廢反映安史之亂前后的治亂興衰,為統治者昭炯戒。
這首長篇敘事詩從昭炯戒的明確目的出發選取歷史題材,通過集中、虛擬和藝術想像,創造人物,敷衍情節,渲染場景,突現主題。不完全符合歷史事實,卻在較高程度上反映了歷史真實。從敘事詩的發展脈絡看,這首詩和白居易的 《長恨歌》 都因借鑒 “說話” 和傳奇小說的創作經驗而有新開拓。
前四句寫宮苑荒涼之景,引出 “宮邊老翁為余泣”,泣訴了連昌宮昔盛今衰的歷史變遷,落到 “夜夜狐貍上門屋”,與前四句拍合,構成全詩的第一段落。“宮邊老翁” 是一個虛擬人物,他住在 “宮邊”數十年,兩次進宮,最了解連昌宮的滄桑巨變,由他執行 “敘述人”的任務,就比作者自己出面敘述強得多。“余” 或 “我” 既是作者,也是敘事詩中的人物。“我聞此語心骨悲”,于是提出一個問題: “太平誰致亂者誰?” 這就引出 “老翁” 的又一次敘述。“老翁” 由于“老”,所以能夠根據 “耳聞眼見” 說明問題: 致太平的是開元賢相姚崇、宋璟,他們 “勸諫上皇”、“燮理陰陽”、“調和中外”,以 “至公”之心選清官良吏; 亂天下者是楊妃及其兄弟姊妹和 “弄權宰相” 楊國忠、李林甫,弄得 “廟謨顛倒四海搖,五十年來作瘡痏”。這當然是作者的看法和許多同時代人的共同看法,但借 “耳聞眼見” 者之口說出,便有抒情意味。“老翁” 最后就削平藩鎮 “天下寧” 歌頌 “今皇神圣丞相明”,作者即以 “努力廟謨休用兵” 結束全詩,體現了他的創作意圖。
前后兩大段相互補充,相互映襯。前段未提開元盛世,后段補敘; 后段從楊妃擅寵、奸相弄權等方面指斥天寶亂政而回避明皇,前段則以鋪張連昌宮盛況的形式,把本來未曾同到連昌宮游幸的明皇、楊妃弄來主持了一次晚會。在這里,作者大膽地運用了虛構、集中等小說手法。地點: 連昌宮內; 時間: 安史之亂爆發前一年的寒食之夜。寒食節百姓禁煙,明皇卻為召喚女歌星而 “特敕街中許燃燭”。以上兩點,全屬虛構。演員: 都是實有的藝壇高手,但與連昌宮無涉,作者卻把他們集中在這里為帝、妃獻技: 賀懷智彈琵琶,念奴唱歌,二十五郎吹笛,李謨偷曲,涼州、龜茲等地方樂曲輪番演奏,徹夜不休。寫明皇、楊妃等回長安,則用“平明大駕發行宮,萬人歌舞途路中。百官隊仗避岐薛,楊氏諸姨車斗風”表現盛大場面和薰天氣焰。這是“老翁”追敘連昌宮的往日繁華,貌似贊揚而實含譏評,所以緊接著便以 “明年十月東都破”轉向連昌宮荒蕪破敗的描寫。
元稹與白居易友好,互相學習,《連昌宮詞》 的創作受 《長恨歌》影響,自無疑問。但其藝術成就,正可與 《長恨歌》 比美。如宋人洪邁所評: “元微之、白樂天在唐元和、長慶間齊名,其賦詠天寶時事《連昌宮詞》、《長恨歌》 皆膾炙人口,使讀之者情性蕩搖,如身生其時,親見其事,殆未易以優劣論也。” (《容齋隨筆》 卷一五) 元稹由于寫出這樣的好詩,被當時人稱為 “元才子”。
上一篇: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無名氏《送別詩》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