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堂孤繞座,何物共徘徊?
奄忽吹燈去,斯須乘月來。
似奴家未畜,疑客戶誰開?
折項低看汝,將無汝在哉。
影子是物體擋住光線后,映在地面或其他物體上的形象。影子的產生有賴于擋住光線的物體的存在,故佛學就用它來譬因緣所生之事物。影子系因緣所生,自身沒有質的規定性,又虛幻不實,剎那生滅,沒有獨立的實體。佛學認為:事物之虛幻不實,理體之空寂明凈,世界一切現象皆因緣所生,剎那生滅,無質的規定性和獨立實體,假而不實,故謂之“空”??梢?,影子也是一種空。但 “空”非虛無,所以說,影子形雖可見,而體為空。由此可知,影子所蘊涵的禪機是很明顯的。這首詩題作《問影》,初看似頗費解,細讀則又豁然。
影子是生活中極常見的現象,故不易引起常人的注意,而禪家卻獨具慧眼,能對它有所興會、有所感悟,并化之于詩。這首詩的字面意思比較簡單。在一個月白風清的夜晚,作者獨自在堂屋內來回踱步, 清風徐來, 送來夜的催眠曲。 夜的空寂使他樂而忘倦、更加悠閑。無意之中,作者發現有個東西忽隱忽現、若有似無地伴隨著自己而徘徊,那是什么呢? 他一時不得其解。在吹滅燈火的剎那間,可疑的東西隨著燈火的熄滅而消失在黑暗之中。皎潔的月光從窗戶溜了進來,作者正欣賞這室內的清輝,不覺那可疑的東西去而復來,神秘地出現在眼前。那到底是什么呢? 說它像奴仆,但家里并沒有畜養呀! 或許是客人來了吧,但那是誰去開的門呢? 為看個究竟,他低下頭端詳那可疑的東西,此時他心里明白了,莫不是影子在這里吧。作者對影子經過了由疑生問、又由問明疑的過程,特別是從影子“奄忽吹燈去,斯須乘月來”的現象中得到了啟發,他因此自認為覺悟了。作者覺悟到的普遍真理是世間萬物有生有滅、剎那生滅,正如人的影子的產生與消失那樣,影子如此,人生亦如此。他由此覺悟到一切事物包括人在內都是因緣所生而又虛幻不實的。很明顯,作者對影子的覺悟過程亦即對空的覺悟過程。
這首詩寫出了作者思想的覺悟即禪悟過程。全詩寫影,關鍵在問,層層設問,問影的過程實即上述禪悟過程。詩意看似通俗,但字里行間所蘊涵的禪意則須仔細領會。
上一篇:禪詩《錦鏡池》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閑中》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