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受
星光欲滅曉光連,霞暈紅浮一角天。
干盡小園花上露,日痕恰恰到窗前。
這首晨景詩筆觸細膩,逼真如畫,以時域的變化顯示出空間景致的移步換形。
首句“星光欲滅曉光連”,詩人把兩種“光”組合在一起,前為星光,后為晨光。以“欲滅……連”顯示了兩種“光”的聯系。“欲滅”的“欲”字用得恰到好處,表現的是星光將滅而未滅,然后用“連”字相承接,逼真地描繪了天將破曉的真實景象。
次句中“霞暈”的“暈”字寫出了光影色彩的模糊。“紅浮”的“浮”字用得很有表現力,紅色的朝霞浮露在天際,“一角天”的“一角”又用得很有分寸感。它表明初露的霞光僅僅染著了一角天宇,還未燒得滿天通紅。用詞的準確顯示了描述的真切,進而體現了觀察的細微。
首句、次句在時間轉換上顯然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體現在景象上更為具體,有了霞色,紅云、天宇;在色彩上則是明麗鮮亮。且看詩人描述的那“紅浮一角天”的景致是多么迷人。次句較之首次,描述上趨于明朗。首句的星光還是欲滅未滅,晨光還是將明未明,次句則開始出現穩定的意象。
第三句“干盡小園花上露”,詩人的那桿彩筆收縮到花上。視角上出現遠到近、大到小的綰合。詩人用花露干盡的景象精妙地表現出了那象外之象:太陽東升。日出朝露消,這就把次句和第三句之間抽象的時間變化用具體的空間景象顯示出來。
末句:“日痕恰恰到窗前”的“日痕”即日影,說明太陽已臨照窗前了。
這首七絕寫得玲瓏剔透,時間是全詩的一根經線,暗暗地牽引著畫面的空間移位。猶如一幅畫,漸漸畫來,景象由暗到明。色彩由淡到濃,角度由大到小,由遠及近,最后收攏到詩人的眼底目前。這幅晨景圖顯得鮮妍動人,仿佛有一股清新氣息撲面而來,而畫面的轉換自然輕巧,不露鑿痕,藝術構思委實精妙。
上一篇:張道洽《嶺梅》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朱繼芳《漁父》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