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珂《馮婉貞勝英人于謝莊》原文與翻譯、賞析
咸豐庚申①,英法聯軍自海入侵,京洛騷然②。距圓明園十里③,有村曰謝莊,環村居者皆獵戶。中有魯人馮三保者,精技擊④。女婉貞,年十九,姿容妙曼。自幼好武藝,習無不精。是年謝莊辦團,以三保勇而多藝,推為長⑤。筑石寨土堡于要隘,樹幟曰 “謝莊團練馮⑥”。
一日晌午,諜報敵騎至。旋見一白酋督印度卒約百人⑦,英將也,馳而前。三保戒團眾裝藥實彈,毋妄發⑧,曰: “此勁敵也,度不中而輕發,徒糜彈藥,無益吾事。慎之⑨!”
時敵軍已近寨,槍聲隆然。寨中人蜷伏不少動⑩。既而敵行益邇(11)。三保見敵勢可乘,急揮幟,曰: “開火!” 開火者,軍中發槍之號也。于是眾槍齊發,敵人紛墮如落葉。及敵槍再擊,寨中人又鶩伏矣(12)。蓋借寨墻為蔽也。攻一時,敵退,三保亦自喜。婉貞獨戚然曰: “小敵去,大敵來矣! 設以炮至,吾村不齏粉乎(13)?” 三保瞿然曰: “何以為計(14)?” 婉貞曰: “西人長火器而短技擊(15)。火器利襲遠,技擊利巷戰。吾村七里皆平原,而與之競火器,其何能勝? 莫如以吾所長,攻敵所短; 操刀挾盾,猱進鷙擊,徼天之幸,或能免乎(16)!”三保曰: “悉吾村之眾,精技擊者不過百人。以區區百人,投身大敵,與之撲斗,何異以孤羊投群狼?小女子勿多談!” 婉貞微嘆曰:“吾村亡無日矣! 吾必盡吾力以拯吾村; 拯吾村,即所以衛吾父。”于是,集謝莊少年之精技擊者而詔之曰: “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諸君無意則已,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17)!”眾皆感奮。
婉貞于是率諸少年結束而出,皆玄衣白刃,剽疾如猿猴。去村四里有森林,陰翳蔽日,伏焉。未幾,敵兵果舁炮至,蓋五六百人也(18)。挾刃奮起,率眾襲之。敵出不意,大驚擾,以槍上刺刀相搏擊,而便捷猛鷙終弗逮(19)。婉貞揮刀奮斫(20),所當無不披靡。敵乃紛退。婉貞大呼曰: “諸君! 敵人遠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急逐弗失!”于是,眾人竭力撓之。彼此錯雜,紛紜拿斗,敵槍終不能發。日暮,所擊殺者無慮百十人。敵棄炮倉皇遁,謝莊遂安。
【鑒賞】 本文選自 《清稗類鈔》的“戰事類”,作者不清,題目為編者徐珂自擬。
文章記敘了清咸豐十年,京郊獵父少女馮婉貞率領莊民奮起保家衛國,擊敗英法侵略者的故事。作者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人民決不愿當亡國奴,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愛國精神; 同時也表現了中國勞動婦女的機智英勇、不畏強暴和遠見卓識。
在寫作手法上,有如下三點值得借鑒。
一、以層層鋪墊和對比映襯突出主人公。作者開門見山點出時代背景后,先以簡潔的筆觸勾寫謝莊“環村居民皆獵戶”; 接著推出 “精技擊”的山東人馮三保,通過“烘云托月”,引出 “自幼好武術,習無不精”的馮婉貞。在具體記敘謝莊抗敵經過時,作者并未先讓婉貞亮相,而是先寫馮三保富有作戰經驗,率眾首戰告捷。當他因初步勝利而“自喜”時,婉貞卻獨自 “戚然”,擔心地提醒父親說: “小敵去,大敵來矣! 設以炮臺,吾村不齏粉乎?”話雖不多,卻襯托出婉貞的深謀遠慮。緊接著,又以精明干練的三保被婉貞點醒后卻 “瞿然”無計,反襯了婉貞的多謀善思、胸有成竹。然后又以三保面對“敵眾我寡” 的局勢保守怯戰、無計可施,惱羞成怒地訓斥婉貞“小女子勿多談”!而具有憂患意識與膽識的婉貞卻不愿“坐而待亡”,立即鼓動和組織同齡人奮起打先鋒,表現了巾幗少年的英武和昂揚朝氣!
二、善于通過人物語言表現其性格特點。作者記寫人物的語言聲口逼真,各有個性; 文中的對話和敘述語言生動形象,富有變化和表現力。如寫敵人的潰敗落馬“紛墮如落葉”;寫謝莊寨中人打埋伏,是“蜷伏”、“鶩伏”; 寫婉貞率領諸少年矯健勁捷,則似“猱進鷙擊”、“剽疾如猿猴”; 寫三保對自我力量的估計不足,懷疑會是“以孤羊投群狼”。婉貞動員謝莊少年的一番慷慨言辭,充分表現了她的憂心、決心和膽識,三保則體現了他富有戰斗經驗,但對少年們卻不夠相信、不放心。
三、以具體的行動表現馮婉貞的憂國憂民、英勇干練,富有鼓動、組織和指揮才干。作者以高度精練的文筆記敘了婉貞召集、動員謝莊少年奮起救亡,積極備戰,揚長避短,及時輕裝伏擊來犯之敵,身先士卒,“揮刀奮斫”,跟侵略者短兵相接,乘勝“急逐”,從而大獲全勝,具體勾畫出一個善于抓住戰機,富有組織和指揮才干的少年女英雄形象。
總的來說,本文采用以時系事的寫法,記述了一日之內的兩次戰斗,作者嚴格按照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來寫: 從“一日晌午” 至“日暮”,層次清晰,重點突出,情節緊湊,扣人心弦。
上一篇:胡彬夏《共愛會集議拒俄演說詞》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諸葛亮《出師表》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