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夜女歌
靈匹怨離處,索居隔長河。
玄云不應雷,是儂啼嘆聲。
詩的題目《七日夜女歌》,是《樂府詩集》(郭茂倩編)中收集的吳聲歌曲。七日指七月初七,即七夕。相傳七夕時喜鵲在銀河上搭橋,牛郎織女每年在這里相會一次,其余時間就被銀河隔開,孤身獨處而無法相會。這是一則動人的神話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人們賦予了它濃郁的情意。這首詩寫的就是一位女子,在七夕這一天,把久蘊心中的情感,借這一神話故事抒發出來了。這位癡情的女詩人,她思念的是誰呢?詩中未透露,可能是遠離故鄉的丈夫,可能是被迫分開的情人,也可能是難以見到的心上人吧?總之,詩人夜不能寐,遠望星空,思緒萬千,看到天上一線銀河,想起牛郎織女的傳說。首句“靈匹怨離處”, “靈”即神, “匹”,配偶,此指牛郎織女這一對天上的情侶。然而,神仙也有神仙的不幸,一個“怨”字,包含了牛郎織女橫遭拆散離居的幽怨,概括了他們的種種悲愁。二句“索居隔長河”, “索居”指單獨居住, “長河”即銀河。索居接上句靈匹之怨而來,隔長河緊扣住怨離處,兩句承接緊密。同時索居又與長河相對照,人孤單,河寬闊;人有情,河無情,神仙無奈何,千古有余哀。詩人從天上神仙寫起,以時間和空間的悠遠綿長來訴說自己的相思之苦,那苦是無邊無際,茫茫渺渺,以牛郎織女比襯自己的身世,寄托了深沉的同情和感慨。看似曲折表露自己的心事,實則是直抒胸臆,三四句從天上轉到人間,從神仙寫到了自身。把空間與時間的跨度一下子縮小了。 “玄云不應雷”, “玄云”即烏云, “不應”,不曾,沒有, “雷”,打雷,烏云渲染了壓抑的氣氛,云深則欲雨,欲雨則有雷,但詩句偏偏說沒有雷,這就欲揚先抑,在詩中起了一個小波瀾,烏云是實景又是虛景,是天上的,又是詩人心頭的。既然響聲起而又不是雷鳴之聲,那又是什么呢? “是儂啼嘆聲”,這句詩承按上句,正面回答烏云深處并沒有打雷,那隆隆響著的是我獨居相思而發出的啼哭、嘆息的聲音。詩句用夸張手法,把啼嘆聲說成了雷聲,用聲音之大,傳播之遠,振動之烈,淋漓盡致地表達出女主人公的真摯、深重的感情。
詩題是“七日夜女歌”,相傳七月七日喜鵲在銀河上搭橋,那應該是牛郎、織女相逢的喜日;但詩的內容卻寫到女詩人在此夜間卻又啼哭、又嘆息。牛郎與織女隔河分居,不能團聚,女詩人從自身的孤獨感出發,與之發生了深深的共鳴,同時也深深地為之動情; 但牛郎、織女畢竟還有會面、雙雙相依相偎的時候,我們的女詩人卻連這個短暫的幸福時刻都不能得到,天上人間畢竟還有不同,在七月七日之夜尤其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天上的喜日,地上卻發出了哭聲!
這首詩短短四句,從神話寫到現實,從天上寫到地上,從神仙寫到自己,比擬合乎自身,夸張不覺怪誕。有虛有實,虛實相生,使詩的內蘊更為豐富了。
上一篇:黃鵠一遠別|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七步詩|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