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師中《詠松》
半倚巖岫倚云端,獨上亭亭耐歲寒。
一事頗為清節累,秦時曾作大夫官。
【注釋】
(1)《詠松》詩與上篇《云》詩,均當屬作者晚年抒懷言志絕句。
(2)巖岫:山崖。岫:山。倚:此處意為聳立。
(3)亭亭:聳立突出之貌。耐歲寒:源自《論語》:“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清節:高尚清白的節操。累:帶累、拖累、牽累。
(5)“秦時”句:據《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于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東行封禪泰山,下山時,“風雨暴至,休于樹下,因封其樹為五大夫”。泰山至今仍有“五大夫松”。
【賞析心得】
這是一首詠物抒懷絕句,借詠松以表明作者自己的心跡。
“半倚巖岫倚云端,獨上亭亭耐歲寒。”首兩句,作者描寫聳立云端的孤松雄姿和高尚品質。孤松扎根山崖,聳入云端,迎風冒雨,傲霜斗雪,年年歲歲,不懼嚴寒,巍然挺立。“一事頗為清節累,秦時曾作大夫官。”三、四句陡然一轉,作者為孤松作個自我檢討。他說:有一事,卻把孤松的名節連累了,那就是秦始皇于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率百官東行封禪泰山。下山時,風雨暴至,始皇休于樹下,賴其庇護,因而,封松為“五大夫”。泰山至今仍有“五大夫松”,“封官受爵”,這不免給松樹帶來點負面影響。但作者聯系自己,不也是一生多處做官,后來還是自我推薦,要求朝廷重用,被貶下來的嗎?官與不官,恐非絕對,主要還是要看你是否為國出力、為民辦事,更主要的還是要看你如何對待個人得失和榮利。作者在評價孤松與自己時,能用點辯證法,這在我國古代是很難得的。
上一篇:黃庭堅《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二首》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李清照《詠史》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