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師道《十七日觀潮》
漫漫平沙走白虹,瑤臺失手玉杯空。
晴天搖動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注釋】
(1)觀潮:觀看錢塘江大潮。錢塘江潮涌為我國著名的自然風光。由于特殊地理環境,在月亮和太陽的引力下,錢塘江潮每隔二十四小時五十分鐘發生兩次漲落。每年中秋時節,尤其是農歷八月十七、十八兩天,是潮水最大的日子,故這兩天自古定為觀潮節日。作者寫此詩的具體時間,筆者尚未得知,但在歌詠錢塘江大潮的眾多詩詞中,他將晚日寫入怒濤急浪中隨潮沉浮,卻獨具特色,故將它列入夕陽詩中。
(2)漫漫:廣闊無邊。走:滾動、奔馳。白虹:錢塘大潮卷起的高高浪花在陽光照耀下,猶如白虹奔騰而來。
(3)瑤臺:傳說中神仙住的地方,名叫白玉臺。玉杯空:想象潮頭飛濺的浪花,是瑤臺神仙失手把玉杯打得粉碎,杯中仙液瓊漿全部潑灑人間。
(4)“晴天”句:意思為晴空上藍天白云的倒影在澄清的江底激烈地搖動。
(5)“晚日”句:秋日夕陽,在大潮奔騰、洶濤駭浪中,忽上忽下,跳躍不止。
【賞析心得】
這是一首描寫錢塘江秋潮的佳作,作者先是身臨其境,親身體驗,然后回家苦思,閉門覓句,才寫出了如此感受真切、刻畫生動的觀潮壯麗詩篇。全詩按觀潮實況,由前到后,從遠到近,再由潮到江,從上到下,各自特寫一景,串聯起來,便生動展現了觀潮的全過程。
“漫漫平沙走白虹,瑤臺失手玉杯空。”頭兩句是寫潮來時的景象,遠處潮頭像白虹一樣,從廣闊無邊的沙灘上奔騰而來,勢不可擋。緊接著,潮頭逼迫眼前,怒濤咆哮,浪花飛濺,潮頭散失,就好像瑤臺天仙失手翻倒了玉杯,將仙液玉漿潑灑人間。“晴天搖動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后兩句鋪張寫景,卻不寫水,著重描寫藍天白云的天空,倒影在江底隨潮搖動,落日夕陽在波浪中忽上忽下、沉浮跳躍。大潮奔騰、氣勢雄偉,不僅濤急浪高,而且驚天動地,連晚日也卷入其中,隨之翻騰。雄壯中帶有綺麗,浪漫想象中不失真實。全詩正面描寫,夸張筆調、浪漫想象,鋪張手法帶有唐風遺韻,頗像李杜筆法。
上一篇:王安石《山中》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選一》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