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話集。十卷。北宋阮閱編撰。阮閱(生卒年不詳),又名美成,字閎休,自號散翁、松菊道人。舒城(今屬安徽)人。神宗元豐八年(1085)進士,歷任錢塘幕官、巢縣知縣、郴州知州,以中奉大夫袁州知州致仕。善吟詠,有詩名,人稱“阮絕句”。著有《松菊集》(已佚)、《郴江百詠》等。
《詩話總龜》原名《詩總》,阮閱編成于徽宗宣和年間知郴州時。孝宗乾道三年(1167)前,以《詩話總龜》之名行世,與原本已略有不同。據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序云:“紹興丙辰,余侍親赴官嶺右,道過湘中,聞舒城阮閱昔為郴江守,嘗編《詩總》,頗為詳備……后十三年,余居苕水,友生洪慶遠從宗子彥章獲傳此集。余取讀之,蓋阮因古今詩話,附以諸家小說,分門增廣。”又前集卷十一云:“閩中近時又刊《詩話總龜》,此集即阮閱所編《詩總》也……其《詩總》十卷,分門編集,今乃為人易其舊序,去其姓名,略加以蘇黃門詩說,更號曰《詩話總龜》,以欺世盜名耳。”今本前集五十卷,基本為阮氏本人所輯;后集五十卷,恐為阮氏之后書坊雜湊而成,成書當在南宋光宗時代。
今本前集又名《增修詩話總龜》,“得一千四百余事,共二千四百余詩,分四十六門而類之”(阮閱《詩總序》)。這四十六門,為圣制、忠義、諷諭、達理、博識、幼敏、志氣、知遇等,采自諸家小史、別傳、雜記、野錄,引書近百種,薈萃繁富。以內容分門的編撰體例,當仿自《太平御覽》、《冊府元龜》等宋代類書,并有晚唐《風騷旨格》等詩格著作的痕跡。作者之旨,在于對各種雜著中的詩作、詩事、詩話“類而從之,以便觀閱”(《詩總序》),而主要不是表達編者自己的詩學主張。但此書前集卷五后半至卷九,俱為“評論門”,可見編者重視詩歌理論批評的傾向。但分門過細,造成內容上的交叉重復,如“譏誚門”與“詼諧門”相近,“詩讖門”與“奇怪門”相近,“神仙門”與“鬼神門”相近等等。引用書名亦間有訛錯,使用時當注意。后集又名《百家詩話總龜》,分御制、賡歌、御燕、榮遇、忠義、孝義、宗族、仁愛等六十二門,主要是雜湊胡仔《苕溪漁隱叢話》、黃徹《䂬溪詩話》、葛立方《韻語陽秋》三書而成,價值不如前集。
《詩話總龜》(主要指前集)不僅為后人研究古代詩歌尤其是宋詩提供了極為豐富的資料,而且也直接啟發了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的編撰。此后,以類相從的《總龜》與以時為序的《叢話》,“二書相輔而行,北宋以前之詩話大抵略備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其所引之書多有亡佚,也賴此書摭拾,方得留存。
在當時僅有抄本,刻本始于南宋紹興年間,易名《詩話總龜》,今已不存。明代有月窗道人刊本,前集四十八卷(脫“寄贈門”中、下兩卷),后集五十卷;《天祿琳瑯書目》著錄之本,前、后集均五十卷。今有《四部叢刊》影印月窗本、清繆荃孫校本。198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據《四部叢刊》本排印,補入所脫兩卷,由周本淳、陳新校點,收入郭紹虞主編的《中國古典文學理論批評專著選輯叢書》。
上一篇:唐子西文錄
下一篇:石林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