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三蘇
【出典】 宋·蘇軾《蘇軾詩集》卷三一《次韻子由使契丹至琢州見寄四首》其三:“氈毳年來亦甚都,時時鴂舌問三蘇。”作者自注:“余與子由入京時,北使已問所在。后余館伴,北使屢誦三蘇文。”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卷四《才識》:“眉山蘇洵……嘉祐初,與二子軾、轍至京師,歐陽文忠公獻其書于朝,士大夫爭持其文,二子舉進士亦皆在高等,于是,公子名動京師,而蘇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蘇’,蓋洵為老蘇、軾為大蘇、轍為小蘇也。”
【釋義】 北宋眉山人蘇洵及其二子蘇軾與蘇轍皆以文才著稱于時,被世人稱為“三蘇”。后世常借以比擬一家之中三個有文才的人。
【例句】 ①人總道,賽蜀郡三蘇,河東三薛。(無名氏《喜遷鶯·賀生第三子》3775)這里以“三蘇”為喻,稱美友人三個兒子都將成為著名的文士。②更祝靈椿顏不改,三蘇相繼居臺宰。(無名氏《魚水同歡·慶兩子同日。十月初六》3810)這里以“三蘇”比擬友人及其二子,祝其父子三人仕途通顯。
上一篇:典故《三節》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三茅兄弟》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