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回仙
【出典】 宋·蘇軾《蘇軾詩集》卷一一《劉孝叔會虎丘時王規父齋素祈雨不至二首》其一: “因公問回老,何處定相逢。”舊題宋·王十朋注引趙次公曰:“后有回先生詩是也。或言呂洞賓易姓為回處士,回字乃呂耳。”宋·劉斧《青瑣高議》前集卷八《呂先生記》:“先生之所以姓回者,蓋渾其跡,不使人識耳。回字乃二口,二口即呂字也。”又,《續記》:“太守與中但嘆恨塵緣相隔,不得遇真仙。……太守沉吟思慮,少選曰:‘吾得之矣。生于江口,長于山口,二口乃呂字也。為守谷之客,谷者,洞也;客者,賓也。……仙翁所作之詞,此乃今之所傳道《沁園春》也。”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八《回仙》:“回仙自作傳云:‘吾乃京兆人,唐末累舉進士,不第,因游華山,遇鐘離,傳授金丹大藥之方,復遇苦竹真人,方能驅使鬼神,再遇鐘離,盡獲希夷之妙旨。”
【釋義】 傳說唐末呂洞賓得道成仙,至宋代,常漫游于世間。
【例句】 ①愿從茲、享回仙壽,準汾陽考。(劉克莊《解連環·乙丑生日》2607)這里用本典表示安享晚年,長壽自適的愿望。②曾與回翁把手,自宜老子如龍。(劉辰翁《西江月·憶仙》3195)這里用本典以切憶仙。
上一篇:典故《吉甫清風》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回頭一笑千嬌媚》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