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2),復照青苔上(3)。
【注釋】
(1)這首詩是王維后期山水詩的代表作之一,為其田園組詩《輞川集》二十首絕句中的一首,描寫的是鹿柴夕照下,空山深林的黃昏景色。鹿柴:地名,一作鹿寨(意為鹿棲息的地方),在今陜西省藍田縣東南,為王維輞川別業小地名之一。
(2)返景:夕陽返照。景同“影”。源自梁元帝蕭繹《篡要》:“日西落,光反照于東,謂之反景。”
(3)苔:一作“莓”,苔蘚植物中的一類,其根、莖、葉在一起,不易區別,綠色,生長在潮濕的地方。
【賞析心得】
據《舊唐書·王維傳》:王維與其弟王縉都信佛,只食蔬菜,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穿鮮艷衣服。兄弟倆后來得宋之問“藍田輞川別墅”,在別墅內,有鹿柴、欹湖、柳浪、白石灘、竹里館等二十景,王維與其好友裴迪,每景都唱和詩各一首。《鹿柴》詩即為其中之一。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山不見人,但聞人語,以有聲襯無人,藝術手法更高一籌,說明山之大、林之密,寂寥空蒙,不言自明。“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高高的樹林、密密的枝葉,擋住了陽光,樹下幽暗潮濕、難見天日,恰好黃昏夕照斜射入林,在幾抹陽光的照射下,詩人才看清楚:樹下原來長滿了綠色的青苔,它們正在貪婪地享受難得的、轉瞬即逝的落日溫暖。
全詩采用非常規的藝術手法,極力渲染出空山之“空”。只聞人語聲,但無人影來;林高葉密,幽暗潮濕,卻借幾抹斜陽,照出樹下綠色的青苔。真是有聲勝無聲,有光勝無光,滿山清冷靈空,不禁叫人寒徹脊背,給人的感覺是:“其境過清,不可久呆。”作者的山空,實質就是“心空”,它反映了詩人“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的消極和悲觀。
上一篇:杜甫《漫成一絕》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王涯《隴上行》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