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花落盡子規啼(2),聞道龍標過五溪(3)。
我寄愁心與明月(4),隨風直到夜郎西(5)。
【注釋】
(1)此詩寫于天寶八載(749)春,作者時在金陵一帶。王昌齡:盛唐著名詩人(詳見王昌齡生平介紹)。左遷:古時,右為上,左為下,左遷,即降職貶官。唐時沿用,謂貶官。龍標:今湖南黔陽一帶。天寶七載秋,王昌齡自江寧丞貶龍標尉,李白當時來不及相送,至次年春,遙寄此詩給王昌齡。這是李白著名的七絕之一,譜寫了一曲感人的古代“友情”之歌。
(2)楊花:楊樹之花,柔荑花序,種類頗多,有銀白楊、毛白楊、小葉楊等。子規:杜鵑鳥,啼聲哀絕感人。
(3)聞道:聽說。五溪:指湖南與貴州接壤地帶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
(4)與:給。
(5)夜郎:古代夜郎有三處,有兩處在今貴州桐梓一帶。本篇所說為湖南省沅陵縣境,龍標在此處夜郎的西南方向。
【賞析心得】
這是一首特別的贈別詩。好友王昌齡被貶遠行,對于詩人來說,已是遲到的消息。等到他聞及此事,贈別相送,可友人已經走了。怎么辦呢?在信息傳遞技術十分落后的古代,這幾乎是無法彌補的遺憾。但這一點也難不倒我們天才的詩人。他遙寄的這首詩,勝過現代信息技術的電話、電傳、電視和手機等任何通訊工具,穿越時間,橫跨空間,表達了感情無比豐富、友情無限真誠,萬古詠唱不衰的離情別意。
“楊花落盡子規啼”,楊花是愁思的象征,子規啼聲最為愁苦。兩者組合,構成凄涼悲絕的暮春景色。在漂泊無定、紛紛落下的楊花和啼血子規聲聲的悲啼中,不幸的友人就因為所謂“不護細行”那么一點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貶往遠方。漂落之感、離別之情,向誰訴說?“聞道龍標過五溪”,聽說被貶之人將要跋山涉水,邁過五溪蠻荒之地,才能到達偏遠的謫所龍標。路上的艱險,令詩人對貶友不勝憂心。多情的詩人,總要為好友做點什么吧。他冥思苦想,記起了前人的名詩,一是三國時曹植的“愿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七哀》)。一是初唐詩人齊浣(澣)的“將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懷”(《長門怨》)。受他們啟發,何不將一顆憂愁之心托付明月,隨風吹到遙遠的夜郎之西,以慰藉好友寂寞而痛苦的那顆心?“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想象特奇異,無理但有趣。超越前人、后無來者的千古名句,就這樣脫口而出,使遙遠的龍標詩人倍感溫暖與欣慰。
不幸的是,大約十年之后,李白自己卻要被流放至更加偏遠的貴州夜郎。那個時候,王昌齡可能已不在人世,一生遭遇坎坷的兩位大詩人,再也不能遙寄愁心,互致問候了。
上一篇:杜甫《武侯廟》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武元衡《途中即事》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