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戲曲·琵琶記
元代南戲,作者高明,字則誠,號菜根道人。溫州瑞安人。該劇是作者在元末動亂中,避居四明棟社,以詞曲自娛避世時的作品,是根據早期南戲《趙貞女》改編的,在保留其基本情節的基礎上,把原為“背親棄婦”的反面形象蔡伯喈,變成一個孝義兩重的正面人物,將原書“馬踏五娘,雷轟伯喈”的悲劇結局改為夫妻團圓的喜劇結局。作者改編的目的是“只看子孝共妻賢”,明確表明自己的文學主張是“不關風化體,縱好也枉然”。為此在舞臺上他給人們樹立了一個“子孝妻賢”的榜樣,借此來宣揚封建道德。
故事內容是:蔡伯喈原是個孝子,和趙五娘夫妻感情甚篤。他不肯背離雙親去京應試,但蔡父不從;考中狀元后,辭官歸養父母,皇帝不從;牛府招他為婿,他以有妻室為由辭婚,牛丞相不從。這“三不從”是高明把蔡伯喈描寫成全忠全孝的主要關目。蔡伯喈入京后,家鄉遭至災荒,趙五娘照顧公婆,艱難度日,公婆死后,趙五娘一路彈唱琵琶詞行乞,到京師尋夫。最后以“蔡伯喈偕趙五娘與牛女歸家掃墓”的大團圓喜劇結束。《琵琶記》的藝術成就,非其他南戲可比,正如王世貞《藝苑卮言》中對此評價:“其體貼人情,委曲必盡,描寫物態,仿佛如生,問答之際,不見扭造,所以佳耳。”該劇一直以“南戲之祖”著稱于世。
上一篇:書法楹聯·王鐸杜律并枯蘭復花賦卷
下一篇:雕塑·瓦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