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庵筆記》的主要內容,《庸庵筆記》導讀
《庸庵筆記》是晚清政論家薛福成的一部見聞筆記。此書體例、分類及編目雖皆由作者親手所定,然生前未及刊行,后由其子薛慈明將遺稿交薛氏門人蕭山陳光淞校理,于光緒廿三年(1897)刊行問世。先后有光緒廿三年遺經樓刊本、宣統二年(1910)掃葉山房刊本、上海文明書局 “清代筆記叢刊”本,1935年鮑賡生新式標點,編入上海新文化書社 “筆記小說叢書”,1937年又有商務印書館的 “萬有文庫”本。1983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丁鳳麟、張道貴點校本。
薛福成 (1838—1894),字叔耘,號庸庵,江蘇無錫人。早年以副貢入曾國藩幕,后隨李鴻章辦外交。歷任浙江寧紹臺道、湖南按察使,晚年任出使英、法、比、意四國大臣。1879年著 《籌洋芻議》,主張政治改革,發展民族工商業、主張變法,鼓吹西方君主立憲。1884年中法戰爭時期,任浙江寧紹臺道,與提督歐陽利見在鎮海擊退法艦進攻。1889年以左副都御史出使英、法、比、意四國。所著 《庸庵全集》收入 《庸庵文編》、《續編》、《外編》、《海外文編》、《籌洋芻議》、《浙江籌防錄》、《出使奏疏》、《出使英法義比四國日記》、《出使日記續刻》等十種。
《庸庵筆記》共6卷,分史料、軼聞、述異、幽怪幾類,匯集了薛福成在同治四年(1865)至光緒十七年(1891)間所作的隨筆,采錄了不少寶貴的晚清政治、經濟及社會習俗等方面的資料。卷一《裕靖節公殉難》、《蒲城王文恪公尸陳》記述了鴉片戰爭史料; 《劫數前定》、《訥相臨洛關之敗》、《江忠烈公殉難廬州》、《科爾沁郡王擒獲林鳳翔、李開方》 等記述了太平天國的史料;卷三《查抄和珅住宅花園清單》揭露了貴族階層的腐朽貪婪,《戊午科場之案》為清代科舉制度和中國教育史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名醫治中消病》、《猛藥不可輕嘗》為醫學史提供了豐富的內容;《讞獄引律同而不同》、《六指人冤獄》、《良吏平方冤獄》等可以作為中國刑法史研究的參考。其中還記述了不少饒有風趣的遺聞軼事,如卷四中《漢惠帝后裔在爪華島》、《已死七日復生》、《蕈毒一日殺百四十余人》、《娶妾得泥佛》、《雷救人命》、《雷擊水缸》等等;其中也有不少荒誕不經之說和因果報應的迷信,如卷二《賊祀歲星致敗》、《星變奇驗》、《殺字碑》,卷四《水神顯靈》、《賈莊工次河神靈跡》,卷五《殉難知縣顯靈》、《浩劫前定》,卷六《鬼魅現形》、《旅鬼索路憑歸費》、《鎮江府學署中鬼聲》、《荒徼人鬼雜處》等等。
薛福成在該書凡例中自稱: “是書所記,務求戛戛以獨造,不拾前人牙慧。”如與當時聽說且又在其他書中看到,即隨手刪去,聲明 “史料一類,涉筆謹嚴,悉本公是公非,不敢稍參私見。即軼聞,述異兩類,無不考訂確實。惟幽怪一類,雖據所聞所見,究竟惝恍難憑,以其事本無從核實也。蓋神怪雖為圣人所不語,然孔子又曰: ‘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體物而不可遺,此天地之功用,中庸所謂微而顯也,故并錄之。”陳光淞在該書跋中稱贊此書“論事平正通達,涉筆謹嚴,與文編相表里。余雖隨筆札記,類皆馳騁精核,自備一格”。作為弟子對導師著作的稱贊,難免有過分贊譽之嫌,然而《庸庵筆記》在資料上確實可以補《庸庵文編》之不足,是研究近代中國社會史、風俗史和文化史的重要文獻。
上一篇:《幼幼集成》的主要內容,《幼幼集成》導讀
下一篇:《庾子山集》的主要內容,《庾子山集》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