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類·后拈拈連式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 因眼前之物象情事而顧及方來者,謂之“后拈格”。(《詹安泰詞學論稿》第七章)
【詞例】
念 奴 嬌
劉一止
水煙收盡,望汀蘋千頃,銀光如幕。霜鏡無痕清夜久,惟有驚魚跳出。月在杯中,我疑天賜,歡飲仍如璧。姮娥應為,后期償賽今夕。
遙想當日同盟,山齋孤颯,有新詩相憶。聚散難常空悵望,萍梗飄流蹤跡。明月明年,此身此夜,知與誰同惜。參橫河側,短篷清露時滴。
【解析】后拈拈連式是指詞作中因眼前的物象情事而推想或顧及到未來境況情形的一種修辭方法。同前拈拈連式相比,共同處在于都是由實入虛,虛實結合,從而展延時空,開擴詞境,深化旨意,增強藝術感染力,不過在時間方面,后拈拈連式呈順延性特征。
上舉北宋劉一止 《念奴嬌》是一首寫景抒情詞,篇中即運用了后拈拈連式的修辭方法。原詞調下題云:“中秋后一夕泊舟城外”,交待了寫作的具體時間和特定環境。上片側重寫景。開頭“水煙收盡,望汀蘋千頃,銀光如幕”,描繪詞人看到的月下江面景象。其下“霜鏡無痕清夜久,惟有驚魚跳出”,敘述月亮的形象和作者的感覺,并以“驚魚跳出”渲染月之明亮與夜之寂靜。“月在杯中,我疑天賜,歡飲仍如璧”描述月下飲酒的情趣。前結姮娥應為,后期償賽今夕則以浪漫手法,推測月中嫦娥特以此美景酬報詞人。下片以上片的寫景為基礎,抒發感情。換頭 “遙想當日同盟,山齋孤諷,有新詩相憶”三句,用前拈式回憶往昔與友人月夜相聚的情形。“聚散難常空悵望,萍梗飄流蹤跡”以嘆息友人的離散與惆悵以及各自的漂泊,暗寫目前的孤寂。其下更進一層:“明月明年,此身此夜,知與誰同惜?”詞人采用后拈格推想明年這個時候,我將跟誰在一起呢?是否還會這樣孤寂呢?答案當然是不清楚的,也是十分耐人尋味的。此處后拈格的運用,不僅延展了時空,開擴了詞境,而且深化了情感和意境,使詞人的心情由上面的 “悵望”更進一層,轉入低沉,呈現出一種悲切凄涼感,結尾 “參橫河側,短篷清露時滴”以景結情。前句乃空中景象,以參辰星的位置暗示天已快亮了,后句照應題目中的 “泊舟”,且以船篷之滴露渲染月夜之靜之涼,暗含心情的沉重和凄涼。
北宋諸大家都使用過后拈拈連式,由此可見詞家的青睞。柳永 《雨霖鈴·寒蟬凄切》“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望海潮·東南形盛》“異月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前者由送別場景顧及別后情形,表達同戀人深切纏綿的感情和離別的沉痛,后者由錢塘的繁華佳麗,設想日后畫成圖畫,以便升任朝廷時夸耀于同僚,唱嘆杭州的優美。張先 《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因 “風”而推想到次日花被吹落鋪滿小徑的情形,表達惜春悼花的心情;歐陽修 《浪淘沙·把酒祝東風》 煞拍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由眼下之好花,顧及明年之能否再賞,表現出前途未卜的淡淡哀愁;蘇軾 《永遇樂·明月如霜》 煞拍“異日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因彭城燕子樓,想到徐州任上為防洪興建的黃樓,而后顧及異日人們對黃樓的興嘆,表達出一種深沉的歷史感和惆悵感; 這些都是成功運用后拈拈連式的例子。
上一篇:構思類·翻新入妙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想象類·奇思妙想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