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閘》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不題撰人,據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卷九記載,作者為揚州浦琳。四卷三十二回,成書年代不詳。有嘉慶己卯 (1819)奉孝軒刊巾箱本,同治甲戍 (1874) 重刊本等。又清末石印小本,一名 《繡像春風得意奇緣》。
書敘宋仁宗年間,浙江臺州府孫大理與弟文理攜眷湯氏并女孝姑,往江南販賣。途經江口,文理走失。大理一家來到鳳陽轄下的定遠縣,在店主王小三夫婦的幫助下,開一小酒店為生。后由定遠縣書吏劉公推薦,大理關了酒店隨劉公進衙辦事,并在城外清風閘旁造一新宅,日子倒也過得富足。不料家遭不幸,湯氏染病身亡。因孝姑尚幼,無人理家,大理只得續娶寡婦強氏。強氏原是鄉宦的小老婆,風流妖艷,見大理年過半百,心中甚是不滿。一日,大理在縣衙前遇一名小繼的年少乞丐,且是同鄉,忽發惻隱之心,收為義子。又因小繼曾讀過書,識幾個字,便帶到司房做個文書。小繼初到司房辦事,尚能小心勤謹,繼則自恃能干,腰內又頗有些積聚,遂不務正業,賭錢嫖娼,很快積蓄用盡,債臺高筑,只得向強氏借貸。強氏第一次見到小繼時,看他年少貌俊就起了歪心,此時便乘機引誘,勾搭成奸。不久,奸情被家中老媽和孝姑發覺,只瞞著大理一人。大理一日在教場撞見相命先生野飛熊,被算定當夜三更必死。原來強氏自從勾引上小繼后,處處嫌大理礙事。當夜三更,強氏伙合小繼,在大理睡下后用繩將其勒死,悄悄沉入井底,卻讓小繼扮作大理故意大喊大叫,裝瘋跳河,以自殺身亡來遮人耳目。大理死后,強氏不顧人倫綱常,大擺筵席,招小繼為夫。又加倍虐待孝姑,逼使孝姑自尋短見,被大理陰魂救下。繼而,強氏將孝姑趕出家門,嫁與窮光蛋皮奉山。皮奉山,人稱皮五瘌子,不僅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游食市井,而且不理生計,嗜賭成性,甚至將僅有的被褥拿去作賭資。孝姑剛離虎口,又落苦海,在走投無路的困境下再次尋死,又被父親陰魂救下。運交華蓋的皮五終于時來命轉,在神靈(馬蓋將軍)的庇祐下,賭場屢屢得彩,遂用贏得的銀子買下一處空宅。據傳,此宅經常鬧鬼。一天夜里,皮五黑影里看見三尺多長的一個人形往客堂左側墻下去了,更為詫異。第二天,讓管家派人揭開石板,卻意外挖出兩大缸白騰騰的銀子。一夜之間,皮五成了暴發戶。又是建花園、造樓閣,又是捐官銜、交權貴,孝姑又生得一子,真是事事稱心如意。正值此時,鐵面包公出京巡察民情,來到鳳陽定遠縣,夜里在城隍撞見二男一女三個冤鬼。這三個冤魂,一是大理,另兩個是文理夫婦。原來,當年走失的文理,帶郎豐、毛順卿兩個伙計至建平縣販賣,賺得三萬余兩銀子,郎、毛二賊頓生歹心,殺了主人,又將文理妻從家中騙來一并害死。包公知曉民有冤情,遂出牌招告。孝姑上堂替父鳴冤,郎豐、毛順卿、強氏、小繼諸犯終被拿歸案,處以極刑。皮五感恩之余,建起包公祠。后皮五、孝姑行善積德,子士俊少年得志,一門榮華富貴。
《清風閘》的故事,乃作者親身經歷敷演而成。《揚州畫舫錄》載: “浦琳,字天石,右手短而捩,稱 ‘捩子’。少孤,乞食城中,夜宿火房,及長,鄰婦為之媒妁, ……自是捩子遂為街市灑掃, 不復為乞兒。逾年, 大東門釣橋南一茶爐老婦授捩子以呼盧術,捩子挾之以往,百無一失。由是積金憑屋,與婦為鄰,在五敵臺。 婦有姪以評話為生, 每日皆演習于婦家, 捩子耳濡已久, 以評話不難學,而各說部皆人熟聞,乃以己所歷之境,假名皮五,撰為《清風閘》故事。”全書三十二回,根據情節發展可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 (1—10回) 孫家遭難,包括大理寓居定遠到被害身亡等情節;第二部分 (11—26回)皮五發跡,自孝姑出嫁引出皮五,這一部分著重敘寫皮五發跡變態的歷史,是全書的主干; 第三部分(27—32回)包公昭雪,與第一部分相呼應,并補充交待了文理的遭遇,孫家血冤得以昭雪。本書借公案故事為框架,宣揚了因果報應思想,勸喻世人棄惡從善; 而且通過皮五發跡,反映了市井平民希求改變自身窮困低賤的社會地位的普遍心理和美好愿望。作品中的包公只是一個類型化人物,作者假以結撰故事,宣揚警世,而重點刻畫的是強氏和皮五兩個形象。
作為惡的化身的強氏,作者寫其惡,則緊扣其特殊的生活經歷,處處突出一個 “淫”字。強氏初嫁鄉宦,風花雪月,妖艷難當,鄉宦半年不到就一命嗚呼。再嫁大理,又不滿大理年已半百,另尋新歡。她看中小繼,是因小繼年輕俊俏,而小繼又是一不務正業、迷戀女色的浪蕩子,正與其臭味相投。最后強氏為圖與小繼做長久夫妻快活,設詭計謀殺親夫,沉尸井底,銷毀罪證,接著又趕走孝姑,霸占家產,喪盡天良,簡直到了無惡不作的地步。無盡的欲望,導致強氏在邪惡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后被抓歸案,處以剮刑,不僅大快人心,而且能起到警世救俗的效果。當然,強氏的形象顯明地透露出時代的局限。毋庸諱言,強氏個人的命運一開始也是悲劇性的。鄉宦死后,她違心地嫁給大理。封建時代,下層婦女的命運只能是任人擺布,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喪失了做人的起碼條件。加之女人是禍水,情欲萬惡之源的傳統偏見,于是強氏的形象被扭曲了,一個悲劇性的人物又成為導演孫家悲劇的罪魁禍首! 今天,封建時代已經過去,我們從這一形象所獲得的不是封建道德的說教,而是加深對這一罪惡社會如何扭曲和泯滅人性的認識。
皮五瘌子原是市井無賴游食之徒,借用書中的俗語來講,堪稱 “精皮光棍”。他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寄居土地廟里,卻好說大話,吹牛皮,處處裝大;他專事吃白食,耍賴皮,討小便宜,但賭博輸錢卻輸得有風度,有雅量,從不后悔; 時運未轉,他屢賭屢輸,越輸癮越大,越輸越要賭,癡傻可笑,然而除賭之外,事事又顯得那么機靈、精明、聰穎過人,從不吃虧,皮五的命運的轉變是在所謂神靈庇護賭運亨通之時。隨著皮五暴富,他的性格也出現了轉折,這就是市井的油滑和流氣的消逝,取而代之的則是一位家產殷富,廣交權貴,稱霸一方的財主形象。然而,這一轉變是虛幻的,不真實的,充其量只不過反映出當時城市平民渴求改變命運的一種愿望。事實上,當時的人們對命乖蹇時的皮五更有著深刻的了解,并能產生某種情感的共鳴,這可從后世的影響來看。直至今天,“皮五瘌子”久已成為揚州市民稱謂那些具有幾份市井的油滑和流氣之人的共名。這是本書突出的藝術成就之一。
本書另一方面的成就表現在語言上。當年揚州“獨步一時”的說話藝人中,浦琳演說 《清風閘》與其他藝人演說 《三國志》、《水滸記》、《五美圖》、《飛跎傳》、《揚州話》等,共稱絕技。清末俞樾 《茶香室叢鈔》卷十七 《清風閘》條說: “按此書余曾見之,亦無甚佳處,不謂當日傾動一時也。殆由口吻之妙,有不在筆墨間耶?”誠然,《清風閘》乃評話,文字俚俗,原屬浦氏說話的記錄本,不同于文人案頭創作,更講究文詞雅麗。《揚州畫舫錄》中贊美浦琳“遂成絕技。”可見,絕技之所以為絕,正在于口吻氣息之妙。試看 “亡命小家婦女”強氏的口吻氣息。如強氏初聽大理說收小繼為義子,心中不快。書中這樣寫:
奶奶聽了老爹這番話,即刻把臉望下一沉,放下來,心中大有不悅之意。自己說: “人能生男育女,到要螟蛉過繼,豈不好笑!” 叫了一聲:“老爹,你不要問我,我不知今日的人是明日的人呀,自己沒本事肚腸里拉一個小的出來。若沒本事就罷了,焦尾叫絕后代,吃一碗現成飯道罷了,若養道好,燒水燙照井生。”奶奶怨懷自己,恨哭了一會,自怨自命嫁得只樣好東西。
正是一個刁鉆、蠻悍的婆娘聲口。再看謀害大理前與小繼的一段對話,更顯其心狠手毒:
奶奶叫小繼:“你同我把你家鬼老子早些叫他變繼子去罷。小伙,你依我就有快活的日子過”。
小繼說:“讓我推一個干凈身子,奶奶你另尋別人罷……”
奶奶說: “小繼,依我不依我? 若不依,回三聲。”
小繼說:“我不依你,你說怎樣?”
奶奶說:“你到我房內強奸繼母,你是個什么罪?按律上也該問個割罪! 小伙,你想想瞧,兩件都不便宜,老實些依我罷。”
小繼說: “……奶奶你太狠了些。”
書中比喻此時的強氏是“黃泥心越燒越硬”,接下去,具體描述強氏如何勒死大理的每一個細節,聞者怎能不毛發盡悚!
從以上所引可見,本書語言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語求肖似,合乎人物性格,二是巧用揚州方言俗語。再舉皮五為例。自張媽說親引了皮五,接著張媽又自己帶了銀子幫皮五到街上去租房子。皮五說道:
媽媽,要看看人色如何。媽媽,不是我皮五瘌子說大話,開口是我皮五瘌子一個人,那一個大窮行得過我皮五瘌子! 站起來是我皮五瘌子,豎起來還是我皮五瘌子,睡下去還是我皮五瘌子,把我就瘌得干干凈凈。
接下去,皮五租得房子,雖買不起家俱什物,卻大言不慚地對鄰居嚷道:
諸位賢鄰聽著,我新房子搬了些上好的值錢的東西,還有多少古董在內,你們要代我存神些。若是有人偷了我的東西去,我是不得干休的! 我皮五大爺曉得你們拿黃蠟補起來,我都是不依的!
當晚,諸鄰睡了,皮五果真鬧起來,說他的金銀財寶被偷,訛詐鄰居道:
你們官休私休? 你要官休,送到定遠縣捕衙那里,打你板子,還要賠我的東西。私休看便宜你們了,只打二斤燒酒,買兩碗菜,一碗肝,一大碗燒烏魚就罷。
這就是初次出場的皮五——一個十足的精皮光棍。作者通過人物自己的語言,就將這一形象維妙維肖、栩栩如生地站立起來,突現在人們的面前了。小說接下去轉入由皮五唱主角,各種生動、逼真諧趣的描寫接踵而來,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上一篇:《混唐后傳》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下一篇:《照世杯》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