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旗虎影》
【本書體例】
孫步康著。26回,18萬7千字。廣西民族出版社1988年9月版。
清朝同治、光緒年間,列強紛爭,法國派遠征軍進攻中國保護之下的越南,沿紅河溯流而上,窺視云南、廣西邊境。自此,中法交惡,戰云驟起。
廣西欽州古森峒小峰鄉人氏劉義,又名永福,幼喜拳腳,并四處投拜拳師刀客,練就了一身武藝。在太平天國起義的熱潮推動下,劉永福投入廣西左江三點會首領吳元清麾下,效法洪、楊,舉兵抗清。他的部隊駐守在東羅北帝廟中,按金木水火土之數,立七星黑旗,遂被稱為“黑旗軍”。后洪秀全兵敗,清軍移師廣西,剿滅了三點會,吳元清戰敗歸順,劉永福則率黑旗軍由岳圩出境,駐軍越南保勝,并為越王剿滅土匪,抗擊法軍,戰功卓著。劉永福深受越王賞識,但同時也受到了越南軍務重臣黃佐炎的嫉妒與排擠。
清朝吏部候補主事唐景崧是一位胸懷大志、滿腹經綸的才子,他不愿在京中整日無所事事,特向皇上請纓赴邊,前來越南招撫游說黑旗軍。劉永福以禮相待,唐景崧極力勸說他歸順,劉永福則思之再三,難以決斷。
法國為了盡快打開中國的西南門戶,又派遠征軍赴越南,司令官李維業接到了潛伏在黃佐炎身側的特務阮光筍兄妹的情報,盡知劉永福的兵力部署,便連夜來襲。劉永福事先探得消息,而將計就計,在紙橋設伏,大敗法軍。為爭軍功,越軍與黑旗軍險些火并。
法國不甘心失敗,再派重兵赴越,以曾經征服北非的孤拔等人為提督,殺氣騰騰而來。黑旗軍在山西城外伏擊法軍,只因天降大雨而功敗垂成。法軍則依阮光筍之計,炸毀山塘堤壩,水淹山西城。黑旗軍、越軍帶領越南百姓撤至丹鳳縣,法軍趁勢大舉進攻。黑、越兩軍據宣化城抗法,但阮光筍偷開西城門,黑、越兩軍措不及防而敗退。清朝總督岑毓英率兵入越,三軍合力打敗了法軍,正待乘勝追擊,但昏聵的滿清政府已同法國政府議和,岑毓英遂命收兵,三軍將士為之扼腕。
在唐景崧等人的勸說之下,劉永福剃發受爵,并隨清軍回歸中國。自此,一代驍將處處受人擺布,而郁郁不得志。
劉永福是清末的一位抗法名將,歷史上確有其人。他一名義,字淵亭,出身貧苦。祖籍廣西欽縣,早年參加了天地會起義,后率軍入越抗法,戰功卓著,多次擊敗法軍。受清政府收編后,歷任廣東南澳鎮總兵,十三年署碣石鎮總兵等職。甲午戰爭中,劉永福曾率部在臺南抗擊日軍,因孤軍無援而退回廣東。
孫步康的《黑旗虎影》是根據劉永福在越南抗擊法軍前后的一段經歷加工而成的。作者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對書中的人物進行了合理的藝術夸張,使眾多的藝術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主人公劉永福是一個個性顯明的人物。首先,他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義”。為了保衛祖國的西南門戶,他率軍入越20余年,在既缺糧草、又少彈藥的艱難困苦之中,他憑著自己對祖國的一片忠心,率領手下官兵浴血奮戰,多次擊敗不可一世的法國軍隊。面對來自越軍及清軍多方面的排擠,他是以捍衛祖國領土完整的大義為重,含垢忍辱地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與擁有先進裝備的法軍周旋。對待手下官兵,劉永福是情義深重的。部將楊著恩的戰死使他灑下了悲痛的淚水,并且每次勝利的喜悅都難以抹去戰友的犧牲留在他心中的痛苦。劉永福是一位能征慣戰的驍將,更是一位指揮若定的帥才,他對待部下既有情有義,又不一味地遷就,而是有明確的原則。他沒有因為劉成良是他的義子而對他的錯誤有任何袒護,也沒有因部將黃守忠要率部離他而去,而對黃守忠有一絲一毫的刁難……劉永福能夠用他那寬廣的胸懷去關心愛護他的部下,使得黑旗軍能夠上下一條心,無堅不摧、百戰百勝。
“俠”是劉永福給人的另一個印象。在越南抗法期間,對于越南王國的危難,他每次都伸出了救援之手,數次為越王剿滅土匪;對于與他攜手共抗法軍的越南義軍,劉永福則是待之若兄弟一般,義軍首領黃廷金、陳春云與劉永福均是相交莫逆,并且義軍一旦有難,劉永福定拔刀相助,決無半點遲疑。
唐景崧是作品中刻劃得比較成功的另一人物,他原是清朝吏部的候補主事。他胸懷大志且才學過人,但在朝中卻無事可做,只得每日出沒于酒樓和煙花巷中,盡是一派名士的風流。但唐景崧畢竟是一位不失正直的讀書人,他雖整日花天酒地地享樂,但其內心卻是十分痛苦的,他胸中的大志也并沒有被時光和美酒所磨滅。在風塵女子李蘋香的點撥之下,他奮然請纓赴邊,欲做一番驚人的事業。唐景崧這一人物并非十全十美的,作品中就描寫過他在惡戰將臨之時,從越南逃回廣西;作者還一再地寫出他貪戀女色等弱點,這些描寫使得這一人物更加可信。
《黑旗虎影》中描寫了眾多的人物,其中,劉永福的俠義雙全,唐景崧的風流倜儻,楊著恩的豪爽放達,劉成良的有勇有謀以及阮光筍的陰險毒辣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并且也使作品為之增色。
上一篇:《黑旗刺客》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黑虎鬧東京》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