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月鑒
清嘉慶鈔本《風月鑒》
敘書影
清嘉慶鈔本《風月鑒》
正文書影
清代白話長篇才子佳人小說。十六回。不題撰人。據序知為吳貽先(一作“吳貽棠”)所作。吳貽先,字蔭南,號愛存,弋陽(今河南光山縣)人。成書于清嘉慶年間。
現存主要版本有清嘉慶刊本,藏國家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清嘉慶鈔本,藏浙江省圖書館。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清嘉慶鈔本,1993年華夏出版社《明清言情小說大觀》排印清嘉慶鈔本。
南京雨花臺地區有個常興,本是明代常遇春的后人,父親又做過山東道臺。夫人鄭氏。常興夫婦都樂善好施,但常興到了六十歲,還沒有子嗣,因此到天竺進香求子。回來后不多久,鄭氏果然有了身孕。懷胎十月,生下一子,取名嫣娘。
這嫣娘年幼,脾氣便有點古怪:一見老媽子就哭;一見女孩子就十分高興。那常興老來得子,所以分外關愛,為他買了四個丫環,分別叫婳姐、娟姐、關關、窈窈,終日里服侍他。這嫣娘又十分聰明,讀書一目十行,且過目不忘。到十一歲時,便搬進花園中居住。有一天,嫣娘作了一個夢,夢見來到一座仙山,看見幾個女孩子,個個美麗異常。從此一心要去訪尋,但怕父親責備,不敢聲言。因此,常常一人悶悶不樂。四個丫環見主人這般模樣,設宴套出實情,設法百般勸慰,方才稍解。
府考的時候到了,常興帶著嫣娘到府衙應試。考試完畢,嫣娘一人去游秦淮河。在夫子廟遇到個雛妓宜人。宜人年只一十二歲,生得美貌異常,還未曾接客。嫣娘心為所系。
府考過后又是院考,嫣娘都考在頭十名之中。院考一結束,常興便要嫣娘回家,所以來不及與宜人告別。回到家中,嫣娘如有所失,更是郁悶不樂。八月間,偶然到靜因寺賞桂,又相逢引香、拾香姊妹兩個美人。
第二年秋天,又是秋闈,嫣娘復去應試,終于又見到了宜人和她的妹妹阿粲。從宜人家出來,還見著個年方十四的美麗丫環娉婷,然而還未來得及交談,娉婷已進府而去。
秋試放榜,嫣娘高中解元。此時常興已經病故,嫣娘沒有了約束,在家中辦完了喪事,想起那個美麗的丫環娉婷,遂改換姓名,叫作王貴,到那府中作了小廝。得與丫環相識,并且使了個詭計,讓這家的主人將她發賣,然后將其購回家中。也就在差不多同時,引香、拾香家中遭了回祿,租了嫣娘家的房子居住。 嫣娘的母親又十分喜歡這兩姐妹,將她們收為義女,于是引香、拾香也搬進了常府的花園中。
忽然宜人來書,說老鴇逼她接客,求嫣娘搭救她跳出火海。于是嫣娘又將宜人及其妹妹阿粲買回家中。自是,嫣娘與引香、拾香、娉婷、宜人、阿粲再加上原有的四個丫環,天天在花園中吟詩聯句,相聚為樂,而且敘起齒來,一律姐妹相稱。按年齒長幼,嫣娘第五,稱五娘。
嫣娘漸長,鄭氏替他娶了富春小姐為妻。這小姐卻正好是娉婷昔日的主人。成親之后,富春方發現自己的丈夫原來是家中的小廝王貴。
嫣娘成親之后,引香、拾香搬回去住,二人自是戀戀不舍,而嫣娘更是引以為恨,終日悶悶不樂。富春發現,將此事稟明婆婆,將宜人、阿粲、娉婷、婳姐、娟姐、關關、窈窈、雁奴收在房中,后又收了幺鳳,妻妾一共十人。
后來富春突然生病,而且日重一日,終于病故。嫣娘悲痛不已,鄭氏便替他續娶了引香、拾香姐妹。引香于歸后,常常勸嫣娘不要一味沉溺于色欲之中,一味在姐妹身上用情。嫣娘雖覺得有理,然總是放不下,因此也總悶悶不樂。一日,嫣娘忽然作了一個夢,夢中看見一個和尚,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于是頓然醒悟。自此,嫣娘日常與引香等嘯月嘲風,且自號大覺先生。
上一篇:《風月夢》介紹|賞析
下一篇:《風流十傳》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