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斗京華》
【本書體例】
梁羽生著。12回(外加“楔子”與“尾聲”),24萬字。1952年發(fā)表于香港《新晚報》。香港偉青書店結(jié)集出版。
晚清時代,由于列強入侵,使中國淪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江湖義士,“反清滅洋”的斗爭風(fēng)起云涌。繼太平天國、捻軍之后,匕首會、義和團等各種秘密組織層出不窮。到二十世紀(jì)初,義和團改“反清滅洋”為“扶清滅洋”,得到慈禧太后的承認與利用,聲威大振,在京津、保定及整個中國北方形成燎原之勢,許多草莽英雄及農(nóng)民好漢均投身其間。
河北(直隸)保定太極門丁派掌門人丁劍鳴,因見識不明,誤中官府奸計,結(jié)交偽善的退休官員索善余。數(shù)十年間不聽其師兄柳劍吟等正派人士的勸諫,近官府而遠江湖義士,使得江湖群雄對之普遍不齒。其子丁曉,深明大義,為了逃婚而獨自離家出走。關(guān)外武術(shù)名家獨孤一行因?qū)ΧQ不滿而劫鏢拔旗以示警戒,使得丁派太極拳的高手、丁劍鳴的師兄柳劍吟,不得不離開山東隱居之地,千里奔波至保定,為同門師弟的遭遇作調(diào)查與調(diào)解之人。結(jié)識了獨孤一行、云中奇等老英雄,說明原委,但仍并未使丁劍鳴醒悟,乃至誤會更深。最后丁劍鳴終于被索善余所毒害致死,一代英雄死于歧路,臨終方覺二十年來是與非。
其時義和團運動聲威大振。柳劍吟為徹底報復(fù)師弟丁劍鳴之仇,投入義和團中。其首徒婁無畏、三徒左含英亦隨之加入義和團。二徒揚振剛送受傷致廢的師母遠赴山西萬勝門,其獨生愛女柳夢蝶則被武功卓絕、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心如神尼收為關(guān)門弟子,學(xué)得一身驚人絕藝,然亦因此,多年不見乃父乃母之面。
義和團進京之后,精糟并雜,泥沙俱下。大致分為“反清滅洋”“扶清滅洋”與“保清滅洋”三大派。其中“保清滅洋”一派自然更受到朝廷官府的賞識與支持,不少鷹爪混入其間,左右局勢。北京城內(nèi),差不多已由義和團“保清滅洋”一派占了絕對優(yōu)勢。這樣,堅持“反清滅洋”的柳劍吟等,自然會受到“保清”勢力的排擠與忌恨。“保清”派的首領(lǐng)岳君雄等,終于設(shè)計害死了柳劍吟!并且不久又害死了柳劍吟的三徒左含英,這樣,舊仇未報,新恨又添,婁無畏得知消息后固是氣憤不已以至于當(dāng)時暈倒,而柳劍吟的獨生愛女柳夢蝶出師來到義和團后,聞得信息,更是傷心欲絕!原來柳夢蝶不但武藝高強,而且美麗絕倫,不僅三師兄左含英與之青梅竹馬、兩情相悅,而且早離師門,遠比柳夢蝶年長卻人到中年尚未娶妻的大師兄婁無畏也對她暗生情愫。柳夢蝶在兩位師兄的愛戀之間,欣喜復(fù)又痛苦。終于婁無畏退出,左含英離走,迫使柳夢蝶作出自己的選擇——追隨左含英。誰料到天津一夕之后,與左含英情話未終卻是情緣已了,左含英死于非命,當(dāng)然使柳夢蝶格外地傷心欲絕,幾日之間父死夫亡。
婁無畏、柳夢蝶等誓欲報此大仇。然因仇家岳君雄雖為“保清”一派,但畢竟還是義和團中人。為了不傷和氣,就由老英雄獨孤一行等定下計策,由太極門丁派新掌門人丁曉(丁劍鳴之子,柳劍鳴師侄)出面,以江湖門派尋仇的規(guī)矩,向岳君雄等尋仇。因此在京城校場擺下擂臺,公開報仇而又不致傷害義和團內(nèi)兄弟的和氣。按江湖規(guī)矩,雙方各邀英雄好漢助拳,比至一方認輸或無戰(zhàn)斗力為止。一場龍爭虎斗,精彩紛呈京華震動。最終婁無畏、柳夢蝶、丁曉這一方終于大獲全勝,手刃仇人,報得師門大仇,而且又為義和團中洗清了“保清”一派的奸細與惡徒。
這部小說不但是梁羽生的武俠小說的處女作,同時也是海外“新武俠小說”的初試啼聲。所謂“新武俠小說”,是相對于中國古典武俠小說及20世紀(jì)二、三十年代風(fēng)行大陸的“舊武俠小說”而言。
從總體上看,“新派武俠”與“舊武俠”的不同之處,在于其內(nèi)容上,借助于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滲入愛國家、愛民族的思想,民族大義與哲理情思,歷史風(fēng)云與傳奇色彩交相輝映。在藝術(shù)上,則更注重于小說人物形象的刻劃,注重小說敘事語言及其敘事方式的革新與發(fā)展,提高了武俠小說的文學(xué)性與藝術(shù)性。
梁羽生的武俠小說處女作《龍虎斗京華》因是“新派武俠”的開山之作,在思想上及藝術(shù)上自是未能達于圓熟之境,但卻同樣初具規(guī)模及“新派武俠”的特點。作者學(xué)識淵博,于歷史之學(xué),尤為精深。因而在《龍虎斗京華》一書中,將太極門丁派一門結(jié)怨報仇的故事,放在了風(fēng)起云涌的義和團運動的歷史背景之中來表現(xiàn),無疑大大地深化了這一小說的主題。小說中敘述了真實歷史人物如義和團首領(lǐng)朱紅燈、李來中、張德成等人的故事,尤其于列強入侵,滿清朝廷腐朽不堪一擊等大的歷史背景,以及義和團內(nèi)“滅清”“扶清”“保清”三派相互矛盾與斗爭的悲劇線索等等,做了清晰而又具有深意的交待和敘述。將民族大義及歷史沉思與評價富于傳奇性的故事之中。
小說注重了人物性格的刻劃,尤其是對柳劍吟、丁劍鳴、柳夢蝶、婁無畏等主要人物的形象描寫,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小說中的丁劍鳴,因生為太極門丁派的嫡傳子弟,家世頗富而又武藝過人,不免形成了其剛愎自用的性格。眼界既窄,且又自傲過人。自奉為丁派掌門人后,誤交官府,然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而不自覺地成為了官府利用的工具。但丁劍鳴其人雖然如此,卻并非壞人,甚至他無論如何都還是堅持了“不入公門”的原則。總之,他只不過是一位頗為自傲實則糊涂的被人利用的好人而已。他的師兄柳劍吟,安于淡泊,隱居多年,然亦關(guān)心同門道義,同時亦是心腸如火,嫉惡如仇。見識既廣,經(jīng)驗也深,復(fù)出之后投入義和團中,堅持“反清滅洋”的主張,足見其深明大義,但也正因如此反被義和團內(nèi)的反動勢力所害死。柳劍吟的首徒婁無畏,因出道江湖較早,曾是“匕首會”中的高手,后遇該會創(chuàng)會元老之一的云中奇而知刺殺官府非但不是反清的良策,反足成為致禍百姓的根源,從而又拜鷹爪門高手獨孤一行為師,學(xué)成高超武藝,足以笑傲江湖。但因時運不濟,生不逢時而又得不到年幼師妹柳夢蝶之愛,從而多少有些意氣蕭索、人生遲暮之感。柳夢蝶是本書故事的敘事者(見“楔子”與“尾聲”),年輕美麗而又熱情大方,武藝高強卻又心思綿密,怎奈兩位師兄都暗戀于她,迫她做出痛苦的抉擇。小說中關(guān)于她的愛情及其選擇的心理及性格的描寫,可以說是最為動人的篇章。最終,這一人物雖然報了殺父害夫之仇,但卻從此孑然一身,追隨其師心如神尼,出家禮佛,寂寞平生,實在堪悲。
小說的敘事語言及其形式方面,可謂新舊相雜、古今交融、而成一種獨特的風(fēng)格。一方面梁羽生對中國古典文學(xué)的語百及其藝術(shù)形式造詣頗深,回目與開頭、結(jié)尾的詩詞,均嚴格按照古典之律,足以供人欣賞。而在小說的敘事語言中,既追求一種文雅高致的藝術(shù)情調(diào),同時又有一種朗朗上口的“說書人”的通俗節(jié)奏;既有一種古樸通俗的曉暢語式,又有一種新文藝的抒情風(fēng)格。
或因在報上連載,每日一續(xù)之故,這部小說的結(jié)構(gòu)方面尚欠嚴謹,情節(jié)中心及其人物的重點尚嫌不夠集中而突出。略為遺憾。
上一篇:《龍鳳訣》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