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世杯》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題酌元亭主人編次。酌元亭主人,姓氏不祥,但據(jù)原書吳山諧野道人序考,他與明末清初的丁耀亢、杜濬相交,由此可以推測,其生活年代當(dāng)與二人仿佛。書收短篇小說四篇。在日本有傳抄本,日本明和間有據(jù)抄本付梓的刻本。1928年,海寧陳乃乾據(jù)董康由日本攜歸之本排印,收在 《古佚小說叢刊》 內(nèi),現(xiàn)在流行的為上海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1956年本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本。
酌元亭主人編次此書的目的,從書名上可以看出來。“照世杯”典出明朱國楨《涌幢小品》,其書卷一云:“撒馬爾罕在西邊,其國有照世杯,光明洞達,照之可知世事。”由此可知,酌元亭主人欲以此四篇小說作為鏡子,讓人們從中看到人生,看到社會,警世醒世,達到勸戒的作用。四篇小說雖然在情節(jié)上沒有一點兒聯(lián)系,但都是以人情世態(tài)為題材,其主題也是一致的,通過社會上形形色色人物的描寫,褒揚高尚的道德,批判邪惡的行為,提出理想的人的行為規(guī)范。
《七松園弄假成真》歌頌了書生對理想佳人的追求,肯定了待人極為真誠的義士。書生阮江蘭,對于擇偶一事極為認真,認為婚姻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若是娶一位不稱意的,卻要終日相對,終生相守,豈不是搞得一輩子不愉快。因此,他決意要找一位理想的佳人。為此,他歷盡艱難困苦而終不后悔。小說雖然沒有說他是追求愛情,但他這種動機與行為仍值得肯定。他對于婚姻的認識在今天人看來,當(dāng)然是淺薄的,擇偶的標準多是從“色” 上考慮。但把他放在他生活的那一個時代來考察,他又算得上是那一個時代的進步人物。他要擺脫“父母之命、媒約之言”禮教教條的羈絆,實現(xiàn)自主婚姻;他不認為妓女低人一等,而是高度尊重她們中情專情厚者,并毫不猶豫地要娶其為妻,在他身上看不到半點腐臭的道學(xué)氣;尤其值得肯定的是他那一份執(zhí)意追求理想婚姻的精神,在古代社會的男性中更是少見。他聽說越地產(chǎn)名姝,便到山陰去尋訪,結(jié)果誤入婦女的詩會,遭到一群粗俗婦女的羞辱,被灌醉了不算,還被畫了個大花臉丟棄到街上。受到這樣的羞辱,是不是停止了對理想佳人的追求了呢?沒有!苧蘿村沒有接代的夷光,便到揚州青樓內(nèi)尋覓可意的佳人。遇到了絕色名妓畹娘后,雖遭到蠢公子的毒打和愚弄,但沒有放下系在畹娘身上的情懷。畹娘被退還妓院后,病情沉重,無人料理,他沒有嫌棄畹娘的病體,而是自薦侍奉湯藥,日夜伺候。后來老鴇見他囊空如洗,便欲斬斷他們的情絲。在此情況下,他沒有喪氣回鄉(xiāng),而是到處尋訪畹娘的下落。作者雖然不時揶揄他身上的書呆子氣,但對他的這種頑強地追求理想婚姻的精神是充分肯定的,并以他的純潔與執(zhí)著反照了世上許多自恃有幾個金錢便欺侮女性,浪蕩行世的公子哥兒們。在作者的心目中,阮江蘭無疑是男子在婚姻問題上的樣板。
這篇小說還塑造了一個義士張少伯的形象。張少伯是阮江蘭的朋友,當(dāng)他聽到阮在揚州的窘?jīng)r后,變賣田產(chǎn),贖娶畹娘。然佯稱是為自己娶的,以此來激勵阮上進的意志。果然,阮見世情如此澆薄,便發(fā)奮讀書。三年之后,縣府錄為一等。張少伯托人轉(zhuǎn)致十兩路費。阮至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又中了解元。金榜題名時,張送來了寄養(yǎng)在他家的畹娘,讓他們成其美好姻緣。小說作者生活的時代是封建社會末落的時代,其時淳樸的古風(fēng)早已不存,人與人之間沒有了往日的溫情,有的只是爾虞我詐。作者感憤于此,便刻畫了義士張少伯的形象。張少伯為了讓朋友實現(xiàn)理想婚姻的愿望,毅然變賣賴以生活并可以傳家立業(yè)的田產(chǎn),為了激勵朋友上進的意志,竟承受著許多因他人誤解而帶來的委屈甚至是人格的污辱。這樣的人在當(dāng)時是絕少見的,作者有意塑造此理想化的形象,只不過是借此形象的光亮照出那人欲橫流世界的污濁,讓那些整日想吃人肉喝人血的衣冠禽獸在這形象前感到無地自容。
如果說《七松園弄假成真》是用浪漫主義的筆法,寫出了一兩個亮色人物,表現(xiàn)了作者理想的道德觀,那么,《百和坊將無作有》則純是用寫實的筆法,臨摹了社會丑惡的現(xiàn)象,暴露了屑小之徒的利祿心腸,從而對利欲熏心的人品給予嚴厲的批判。小說的主人公叫歐滁山,進學(xué)的試場上屢戰(zhàn)屢敗,便走一條獲利的捷徑,到已經(jīng)作官的朋友那里去打秋風(fēng)。他以不識羞的厚臉,慣撒潑的鳥嘴,弄虛頭的辣手,狐假虎威,擾害朋友的轄下。這還不算,他竟然想做一番娶富孀以招財?shù)纳狻U?dāng)他用盡心機,娶了富孀而洋洋得意時,誰知富孀竟是假的,不但沒有獲利分毫,反而把他的幾百兩積蓄貼了進去。最后自悔失算,抑郁而亡。真可謂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小說主要批判對象是歐滁山,假富孀雖然也是騙人,并且騙術(shù)更為高明,但不是主要的批判對象,作者寫假富孀的目的,是使對歐滁山的批判更有力度,嘲諷更為辛辣,讓這所謂的名士、文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使其一敗涂地的結(jié)局自然地成為世人借鑒的鏡子。作者在批判士人利欲熏心的人品同時,表達了一種高尚的士人道德觀,即士人生活在世上,“該在骨頭上磨煉出人品,心肝上嘔吐出文章,胼胝上掙扎出財帛”。
前兩篇小說都是寫讀書人的生活與人品的,第三篇小說《走安南玉馬換猩絨》則把鏡頭對準了做官的人,故事的背景也已從內(nèi)地移到了我國南部邊疆。小說的主要人物雖然是一商人,內(nèi)容也多寫他到安南購買猩猩絨的傳奇故事,但不管是從結(jié)構(gòu)上,還是從作者流露出的思想來看,作者寫作此小說的目的無疑是展示做官人骯臟的靈魂。故事寫我國與安南交界地的一個胡安撫,生性貪酷,“不指望為百姓興一毫利,除一毫害,每日只想剝盡地皮自肥。”兒子因調(diào)戲商人婦受了一場驚嚇,他不是去管教兒子,而是以此作文章,狠毒地敲詐商人,強逼商人去安南購買非常稀有的猩猩絨,幾逼得商人傾家蕩產(chǎn),家破人亡。在作者認為,作官的職責(zé)應(yīng)是興利除弊,為民作主,讓百姓安居樂業(yè),因而此種敲剝百姓、奪人財富的不道德做法于作者來說,是極為厭惡和憤恨的,作者一方面把這些丑類齷齪的內(nèi)心世界淋漓地暴露出來,把他們釘在恥辱柱上,一方面巧構(gòu)情節(jié),讓天理來保護無辜,同時懲罰貪佞。商人不得已到了安南,想不到經(jīng)歷了一番曲折,竟柳暗花明,不但得到了許多珍貴的猩猩絨,而且沒有花費分文,換取猩猩絨的竟是安撫公子調(diào)戲他妻子時擲上樓去的一只玉馬。他帶去的銀子另做了一筆大生意,此后倒成了富家。而安撫的公子因惡習(xí)不改,在家招禍身亡。作者借助于公正的天理來懲治邪惡并保護無辜,自然是子虛烏有之事,但安排這樣的情節(jié),明顯地表現(xiàn)出作者對這類官員強烈的憎恨和對這些丑類完全否定的態(tài)度。
最后一篇小說《掘新坑慳鬼成財主》,描繪的對象是一個農(nóng)村的財主,作者對此土財主的態(tài)度全然不同于以上三篇小說對人物全貶或全褒的態(tài)度,而是有貶有褒,表現(xiàn)了對諷刺對象客觀特征的高度尊重。雖然這一土財主身上有許多令人厭惡的東西,但作者不以自己的主觀好惡去抹殺對象其它的客觀內(nèi)容。小說貶責(zé)土財主的是他過分的吝嗇,而褒揚的是他憑才智勞動致富發(fā)家。土財主叫穆太公,吝嗇的程度確實是驚人的,走遠門出恭的便物竟用荷葉包好帶回;到親家翁家去尋兒子,不肯留下吃飯,怕下次也得同樣招待親家翁。小說作者毫不留情地讓他出乖現(xiàn)丑,并把他的種種不能與人言的心態(tài)全部暴露了出來,如他辭得親家的留飯后甜滋滋地想道:“還是我有主意,今日茶水總不沾著,后日便怠慢了親家,難道好說我不還席?”這一段心理描寫,入木三分地刻畫了處處怕吃虧的土老財?shù)淖炷槨P≌f在描寫他的慳吝行為時,都是以嘲弄的口吻,明顯地流露出作者鄙視的態(tài)度。但是作者的嘲諷嚴格地把握著分寸,因其自私而不損人,所以沒有采用嚴厲的批判態(tài)度。而對于他憑自己的聰明才智發(fā)家致富,則給予充分的肯定。穆太公致富的招數(shù)在他那生活的環(huán)境里,煞是新穎。他見農(nóng)村里沒有廁所,便物都浪費了,便砌成一座象樣的廁所,粉得象雪洞一般,并掛上字畫,比鄉(xiāng)下人的臥室還高雅些,于是,吸引四方老幼都來出恭。他然后再把積得的肥料賣給莊戶人家。從此,家業(yè)便漸漸地殷實起來。作者對這種憑籍才智和勞動掙來財富的行為不但肯定,簡直生出了欽佩之情。在這方面,作者的傾向性是非常鮮明的。當(dāng)?shù)仡^蛇谷樹皮無理取鬧,要截斷穆太公這一致富的道路時,作者毫不留情地安排情節(jié)掃除這塊攔路石,讓谷樹皮魂歸地府; 當(dāng)城里的賭徒們要敲詐穆太公時,作者則讓他們咎由自取,落得個可恥的下場。作者就是這樣,通過對穆太公的褒與貶,提出了理想人格的另外一些內(nèi)容。
這四篇小說在藝術(shù)上各有長處。《七松園弄假成真》成功地運用了草蛇灰線之法,在對張少伯贖娶畹娘的描寫中,作者略去了他真實的動機,讓讀者產(chǎn)生誤會,至故事末了,才陡地揭示出真相,讀者先是一驚,靜思之后,方感到張少伯的行為完全符合他性格發(fā)展的邏輯,因而由佩服情節(jié)安排得巧妙而產(chǎn)生出莫大的快感。《百和坊將無作有》以細膩的筆觸逼真地描繪了一幅極富有特色的社會風(fēng)俗畫,那騙人的機關(guān)、騙子的心態(tài),讀者讀后,一如在眼前,并留下深刻的印象。作法上尤為巧妙的是,在描寫假富孀時,處處表現(xiàn)出她的“假”來,但讀者未讀完故事前,竟看不出她的半點“假”,直到故事揭底后,才恍然悟到,作者在整個描寫中,已處處埋下富孀為假的伏筆了。《走安南玉馬換猩絨》給人藝術(shù)享受的是大量奇特的場景描寫,中國境內(nèi)的放炮貿(mào)易;安南的高人偷銀、仕女裸浴,一個一個的場景描寫,使讀者如入仙山,美不勝收。《掘新坑慳鬼成財主》妙在語言的樸實與幽默。語言都是家常話兒,但因正話反說、反話正說、粗話雅說,使得妙語連珠,給予讀者極大的精神愉悅。
當(dāng)然,比起小說名著來,該小說集在藝術(shù)上還顯得稚嫩,有些人物缺乏鮮明的個性不說,還違反了性格發(fā)展的邏輯,作者僅是把他們當(dāng)作所要表達的思想符號,有時怕這些符號不為讀者理解,干脆進入小說中親自宣講一番。有的小說情節(jié)不夠流暢,明顯地露出了作者笨拙的斧鑿痕跡。
上一篇:《清風(fēng)閘》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下一篇:《燕子箋》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