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清雄奔放
古代詩學概念。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引馬公對自己作品風格的評價:“李白之文,清雄奔放。”清雄奔放,內涵豐美,即如“清”與“雄”就是一對難以諧調的矛盾,清麗往往流于纖秀,雄大則易于導致奔放。杜甫《春日憶李白》稱李白詩為:“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可見,“清”“雄”為鄰的秘密乃在于此,“清”是清新俊逸,俊逸才常與雄大為伴。“雄”與“放”也是一對矛盾,“雄”未必能“放”,“放”未必能“雄”。“雄”可以萬象雄立,巋然不動。“放”,卻是放縱豪邁,無拘無束。李白的詩既“雄”又“放”,還在于“雄”是清新俊逸之雄,有“逸”才有“放”,有“俊”才有“雄”。清雄奔放,首先應當是作者志向高遠,氣魄雄偉、情感激蕩的胸襟外化。萎靡纏綿者絕不會寫出李白那樣的詩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想落天外,汪洋恣肆,場面壯偉。黃河的雄放正是作者曠達胸襟的展露。詩人內心世界的清雄奔放,決定了詩所馳騁的時空必然是廣闊浩大的,情感的渲泄必然是放縱無羈的,所以詩中境界的闊大和氣勢的磅礴,是清雄奔放的第二特征。如《早發日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詩極時空之變化,富有氣勢,顯得清雄奔放。清雄奔放還表現在相應的具體可感形式上,如想象的縱橫變幻,物象的瞬息萬變,夸張的出神入化,語言的遒勁凝煉。以上所述三個方面,共同構成了清雄奔放詩歌風格。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清氣為詩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作名·渡荊門送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