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父母與子女交往中的相互影響過程。以往人們在研究親子之間的交往時,比較強調父母一方的主動性,僅將子女視為父母影響的被動接受者。近年來的深入研究表明,子女,即使是剛出生不久的嬰兒,也是親子交往中的積極支持者、維護者,甚至是發動者。比如,不足一個月的嬰兒已能對父母的微笑、撫摸和語言作出明顯的反應,他們會注視父母的眼睛,對之微笑,喃喃作聲并且“手舞足蹈”。孩子的這種行為無疑會進一步喚起父母的憐愛之心,促使他們繼續與孩子交往。根據這種情況,可以繪制出親子互動行為模式圖如下:如圖4.1-3所示,親子交往中,任何一方的行為(包括語言、表情、動作等)都會引起另一方的注意(接受)。然后,接受者根據自己對這種行為的理解(解釋)作出如何反應的決定(決策),并付之于行動(行為),而這一行為又為對方所接受,引起一系列反應活動……。由此可見,親子之間是一種雙向的相互影響的關系:一方面,父母對子女的態度和教養行為會影響子女對父母的情感態度,會影響子女的行為和發展;另一方面,子女的行為又會影響父母的態度和教養行為。
圖4.1-3 親子互動行為模式圖
上一篇:幾點教訓與啟發
下一篇:親子交互社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