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纛牙
【出典】 《文選》卷三東漢·張平子(衡)《東京賦》:“弋矛若林,牙旗繽紛。”三國吳·薛綜注:“《兵書》曰:‘牙旗者,將軍之旌。’謂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飾之,故云牙旗。”唐·韓愈《山南鄭相公……》詩:“帝咨女予往,牙纛前岔坲。”(見《全唐詩》卷三四二)
【釋義】 牙纛為古代將帥之大旗,天子出行也用此旗。旗竿飾以象牙,故稱。宋詞中常借以詠將帥。
【例句】 ①向纛牙交處,還得儒珍舊價。(陳著《寶鼎現·代邑士送韓君美經歷》3056)這里用本典敘寫韓氏曾在軍帥幕府任職。②瑞靄深籠畫戟,壽星照、曲纛高牙,(王義山《滿庭芳·壽余節使》3058)“曲纛高牙”是“牙纛”的化用。說壽星高照牙纛,以切節使的身份。
上一篇:典故《簟紋如水》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耽書史》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