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秀才乘亂聘嬌妻,吳太守憐才主姻簿》簡介|鑒賞
明代白話短篇小說,見《拍案驚奇》卷之十。故事源出元陶宗儀《輟耕錄》。
韓秀才家境貧困,未及議親。他托王婆撮合,但須等他“考了優等”,才得商議。主考官梁宗師貪贓枉法,韓秀才無錢賄賂,僅中了三等,婚事告吹。后朝廷更迭,社會上謠傳“朝廷要到浙江各處點繡女”,開典當的大富金朝奉,為避難主動要把愛女嫁給他。韓秀才遂聘其為妻。時過境遷,謠傳平息,金朝奉夫妻對此極為懊悔。恰在這時,舅子程朝奉前來為兒子提親,兩人密謀定計悔婚,并訴訟到縣。廉正的吳太守經過庭審,找出破綻,設計了解到事情的全部真相,即仗義斷親,把金朝奉女兒朝霞許配給韓秀才。
小說通過韓秀才娶妻的曲折經歷,意在抨擊傳統的金錢至上、門當戶對的婚姻觀念。這在作品開頭的大段議論中有極精辟的說明。對此,凌濛初評曰:“今時藥石”,足可見其寫作意圖。通篇主旨和《宣徽院仕女秋千會,清安寺夫婦笑啼緣》基本相同,對“一肚皮勢利念頭”的“如今世人”,竭力維護舊婚姻觀念言行的抨擊,更為有力和鮮明。此外,小說對于“點繡女”謠傳的描寫,也相當深刻地暴露了當時窳敗的社會現實。
這篇小說在藝術上很有特點。一是較多地運用人物的心理描寫來窺探其心靈世界。如韓秀才提親前的心理描寫,即是顯例。它把這位窮儒既自信、又擔心的心境表露無遺。二是人物的語言極富個性化。如出場不多的王婆,回韓秀才說: “為著秀才官人,鞋子都走破了。”寥寥數語,就把她討好、貪利的媒婆面目刻劃得栩栩如生。三是運用大量的群眾口語,使小說生動,活潑。如“有錢能使鬼推磨”、“早知燈是火,飯熟已多時”,“怒從心上起,惡從膽邊生”等等。作品的敘述語言亦極其傳神。如說吳太守“為人公平正直,不愛那有‘貝’字的‘財’,只愛那無‘貝’字的‘才’。”刻劃韓秀才考試后的得意之狀:他“又把文字來鼻頭邊聞一聞道:‘果然有些老婆香’”等等,揭示人物性格,入木三分。
上一篇:《雪夜訪戴*》簡介|鑒賞
下一篇:《飛燕外傳》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