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夭桃繁李
【出典】 《詩(shī)經(jīng)·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漢·毛氏傳:“興也。桃有華之盛者,夭夭,其少壯也。灼灼,華之盛也。”唐·孔穎達(dá)疏:“毛以為少壯之桃夭夭然,復(fù)有灼灼然此桃之盛華,以興有十五至十九少壯之女,亦夭夭然復(fù)有灼灼之美色,正以秋冬行嫁。”又,《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華如桃李。平王之孫,齊侯之子。”東漢·鄭玄箋:“華如桃李者,興王姬與齊侯之子顏色俱盛。”
【釋義】 《詩(shī)經(jīng)》有“桃之夭夭”、“何彼秾矣,華如桃李”語(yǔ),借以映襯或比況詩(shī)中出嫁的女子,年輕、嬌艷。宋詞中常借以詠艷麗的桃李花,也借以比況年輕嬌艷的女子。
【例句】 ①何妨與向冬深,密種秦人路,夾仙溪;不待夭桃客自迷。(晏殊《瑞鷓鴣》[江南殘臘欲歸時(shí)]102)這里以“夭桃”指桃花源中盛開(kāi)的桃花,借以襯托所詠紅梅之美。②秾李夭桃,是舊日潘郎,親試春艷。(周邦彥《玲瓏四犯》[秾李夭桃]597)潘岳曾在河陽(yáng)縣廣種桃李,詞中以“秾李夭桃”明詠桃李,暗喻昔所愛(ài)戀的女子。意含稱美。③人間空愛(ài),夭桃繁李,雪飛紅雨。(史浩《水龍吟·湖山勝概金沙酴醾同架》1271)詞詠金沙蘿與酴醾花同架,句中借“夭桃繁李”襯托對(duì)所詠二花的稱美。
上一篇:典故《夜霖鈴》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妖妃汙太液》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