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問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有“詩仙”之稱。其詩風豪放飄逸灑脫,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并稱“大李杜”。
【譯文】
這自古有之的月亮,是什么時候來的?我停下酒杯發問。人們想到月亮上去不能實現,月亮卻始終伴隨著一代一代的人們。濃重的云霧漸漸散去,皎潔的月亮像懸掛在天上的明鏡,散射著清澄的光輝,照著朱紅色的宮門。人們知道這月亮晚上從海上升起,又是否知道它每晚也從這云間消失?白兔在月中年復一年地搗著藥,嫦娥在月宮里孤獨地生活著,到底誰來陪伴她呢?當今的人們不曾見過古時的月亮,可這月亮曾經照過古人!古往今來的人們都像流水一樣逝去,而對著空中同一個永恒的明月,或許都曾有過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唱歌飲酒的時候,皎潔的月光能長照杯中,使我能盡情享受當下的美好人生。
【賞析】
《把酒問月》這詩題就是作者絕妙的自我造像,那飄逸浪漫的神韻唯謫仙人方能有之。題下原注:“故人賈淳令予問之”,彼不自問而令予問之,一種風流自賞之意溢于言表。
全詩從酒寫到月,從月歸到酒;從空間感受寫到時間感受。其中將人與月反反復復加以對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繪與神話傳說,塑造了一個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也顯露出一個孤高出塵的詩人自我。
【思考與練習】
1.詩人眼中的明月既然“皎如飛鏡”,卻為什么還要寫到“綠煙”?
2.詩人寫神話中的嫦娥,并沒有想象其美麗,而是問道“孤棲與誰鄰”,你從中體會到詩人內心怎樣的心緒?
3.全詩塑造了一個怎樣的明月?從中又顯露出一個怎樣的詩人自我?請結合詩句進行分析。
上一篇:(宋)歐陽修《戲答元珍》初中詩文|注釋|譯文|賞析|思考與練習
下一篇:(唐)李商隱《無題》初中詩文|注釋|譯文|賞析|思考與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