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后,圍王宮,盡求捕王所與謀反賓客在國中者,索得反具以聞[1]?!疯b賞
上下公卿治[2],所連引與淮南王謀反列侯二千石豪杰數千人,皆以罪輕重受誅[3]。衡山王賜,淮南王弟也,當坐收,有司請逮捕衡山王。天子曰:“諸侯各以其國為本,不當相坐。與諸侯王列侯會肄丞相諸侯議[4]。”趙王彭祖、列侯臣讓等四十三人議[5],皆曰:“淮南王安甚大逆無道,謀反明白,當伏誅?!蹦z西王臣端議曰:“淮南王安廢法行邪,懷詐偽心,以亂天下,熒惑百姓,倍畔宗廟[6],妄作妖言?!洞呵铩吩弧紵o將,將而誅’[7]。安罪重于將,謀反形已定。臣端所見其書節印圖及他逆無道事驗明白[8],甚大逆無道,當伏其法。而論國吏二百石以上及比者,宗室近幸臣不在法中者,不能相教,當皆免官削爵為士伍,毋得宦為吏[9]。其非吏,他贖死金二斤八兩[10]。以章臣安之罪[11],使天下明知臣子之道,毋敢復有邪僻倍畔之意。”丞相弘、廷尉湯等以聞,天子使宗正以符節治王[12]。未至、淮南王安自剄殺。王后荼、太子遷諸所與謀反者皆族。天子以伍被雅辭多引漢之美,欲勿誅[13]。廷尉湯曰:“被首為王畫反謀[14],被罪無赦。”遂誅被。國除為九江郡[15]。
【段意】 寫淮南王反事敗露的結局:淮南王自殺,王后、太子及參與謀反的人被族滅,牽連者都一一治罪,未參與謀反的近幸之臣則或免官削爵,或納金贖死。伍被遭誅,衡山王未受牽連得免,淮南國除去復改為九江郡。
注釋
[1]索得反具以聞:獲得謀反證據,全都上奏漢武帝。[2]上下公卿治:皇上交給公卿審理。[3]皆以罪輕重受誅:都依他們犯罪情節的輕重一一給了懲處。[4]與諸侯王列侯會肄丞相諸侯議:(你們有司)與諸侯王、列侯都去丞相那兒商議。肄(yi),研究、學習。[5]讓:曹讓。[6]熒惑百姓,倍畔宗廟:蠱惑百姓,背叛祖宗。倍畔,同“背叛”。[7]臣無將,將而誅:臣不能率領(群眾),否則就(有謀反之嫌)該誅殺。[8]臣端所見句:我所見他(為謀反)而準備的書信、符節、印璽、圖冊及其他大逆不道的證據都確鑿清楚。[9]而論國吏二百石句:而論定淮南國二百石及其以上的吏、宗室的近幸之臣,雖不在謀反犯法之列,但他們不能教淮南王走正道,都應該免去官職,削去爵位,成為士,不能再作官為吏。[10]其非吏句:至于那些不是吏的近幸之人,則可交金二斤八兩以贖免自己死罪。[11]以章臣安之罪:用以上這些彰明淮南王劉安罪行的辦法。[12]宗正:掌管王室親族事務機關的長官,為九卿之一。[13]天子以伍被雅辭多引漢之美,欲勿誅:漢武帝因伍被屢屢用美好言辭稱頌漢朝(以勸阻淮南王反),打算不殺他。[14]被首為王畫反謀:伍被第一個為淮南王策劃謀反之計。[15]國除為九江郡:淮南國廢除,改為九江郡。
上一篇:《二千石不聽.》鑒賞
下一篇:《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衡山王賜,王后乘舒生子三人,長男爽為太子,次男孝,次女無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