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左珊丹
報告文學。作者王晨、張天來。連載于1980年7月21至22日《光明日報》。作品描寫的那顆過早隕落的智慧之星,是在恰似長夜的十年動亂中被殘酷殺害的青年遇羅克。1957年,遇羅克的父母雙雙被錯劃成右派。小羅克的操行從“優”突然變成了“中”,他開始嘗到人世的辛酸。他學習勁頭不減,入團決心不變。但,老師被批,大煉鋼鐵,虛報產量,空話連篇的“辯論”,接連發生的變化,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使他難以理解。更使他惱火的是,幾乎每一次的打擊,都要同他的家庭聯系起來。他陷入了深思。在他那間五、六平米、原來裝煤的潮濕小屋里,他開始日夜不停地讀書:一切能找到的書。文史哲,天文地理數學,中外文學名著,甚至《新舊約全書》。除此之外,還學會了兩門外語。在所有領域中,他尤愛哲學,他發現唯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像一座燈塔,引導人類前進。高考臨近,他報了地質專業的冷門,然而他卻以很高的分數落榜了。他明白這是因為他“沒有金色的衣裳”。他為第二次高考繼續緊張準備。但由于經濟狀況,于1961年春節前夕,報名到京郊大興縣當了農民。在那里他仍然廢寢忘食地讀書。1962年,第二次高考依然名落孫山。在溽暑寒冬的環境中,在陋室苦讀的同時,他創作了不少文藝作品,但由于“家庭問題”,大量的理論文章和文學作品不能發表。1965年11月,姚文元拋出《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開始了一個精心制造的大冤案,遇羅克挺身而出,寫下一篇篇擊中姚文元一伙要害的論文,其中,《人民需不需要海瑞》一文,被1966年2月13日的《文匯報》改題壓縮發表。在許多人驚慌迷惘之時,他卻表現出驚人的冷靜,以一雙銳目,對發生的一切作敏銳的觀察和無情的批判。他堅決反對現代迷信,激烈抨擊毀滅文化的倒退行為,反對別有用心地煽動一部分青少年的狂熱性,對揪斗的黑幫深表同情。1966年8月30日,他讓妹妹存放的日記被發現,更大的考驗到來了。9月,從工廠“學習班”回來的當晚,他開始撰寫《出身論》,決心以此為突破口,向戕害青年的反動的封建血統論宣戰。文章列舉大量事實控訴了血統論對青年的毒害,向全社會發起呼號,成為一篇戰斗宣言?!冻錾碚摗吠旮搴?,投寄中央沒有回音,先用最簡單的方法油印了幾百份,后來,北京四中學生弁志京等人與他弟弟,辦起一份《中學文革報》,全文刊載此文。七萬份小報,一搶而空,在全國引起了強烈的震動和反響。但,1967年4月,“中央文革”成員戚本禹出來表態,公然說《出身論》是反動的。面對強大的壓力,遇羅克堅強不屈,五次上書毛主席,表明自己的觀點,同時又研究起經濟學方面的問題,于1967年下半年撰寫出《工資論》。在當年的“總結”中,他寫道:“假如我不是把生命置之度外,我就絕不能寫出這樣的任何一篇來。從《出身論》一發表,我就抱定了獻身的宗旨?!辈怀鏊希瑢懲昕偨Y的第五天,他被捕了。在頻繁進行的幾十次審訊中,他大義凜然,唇槍舌劍,同封建法西斯專制展開了不屈不撓的斗爭,拒不接受強加給自己的罪名,一次次傾吐對黨的深厚感情,同時無保留地陳述自己的一系列觀點。他在獄中堅持讀書,與難友一同搜集古典詩詞。雖然“惡毒攻擊”和“組織反革命小集團”的罪名根本不能成立,林彪、“四人幫”把持下的法庭以“思想反動透頂”、“大造反革命輿論”等罪名欲置遇羅克于死地。他強烈地抗議不公的裁決。但在真理即死亡面前,他像英雄們一樣昂起了高貴的頭,給朋友、弟妹留下悲壯的詩篇。1970年3月5日,在北京工人體育場,為了堅持真理,渺視專制,二十七歲的遇羅克壯烈獻身。9年后,1979年11月21日,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為遇羅克平反,正式宣告“遇羅克無罪”。在這篇報告文學的寫作過程中,兩位作者走訪了遇羅克的親屬、難友、同學和朋友,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全文分為五部分,每一部分均以遇羅克的一句話為小標題,材料翔實,觀點鮮明,結構嚴謹,敘事生動完整。熔記敘議論為一爐,寓情感哲理于一體。不僅寫得廣而實,而且寫得深而透。作者滿懷對烈士的熱愛與崇敬,寫出烈士完整美麗的人格和精神,以烈士的日記、語言、作品貫穿全篇,同時加以藝術地刻畫,使報告文學的寫實性與藝術性得到充分的展現。作品向讀者表明了一個真理:作為思想解放的先驅者和思想是不能夠被消滅的。這篇作品,問世后頗受好評,引起較大反響,在1977——1980年全國首屆優秀報告文學評選中獲獎。
上一篇:畢光明《劃呀,劃呀,父親們》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徐誠良《劉志丹(上卷)》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