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出塞五首(其二)
(唐)杜甫
朝進東門營[1],暮上河陽[2]橋。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3]。
平沙[4]列萬幕[5],部伍各見招[6]。
中天懸明月,令[7]嚴夜寂寥。
悲笳[8]數聲動,壯士慘不驕。
借問大將[9]誰,恐是霍嫖姚[10]。
【注釋】
[1]東門營:洛陽東門的軍營。
[2]河陽:古孟津,在河南省孟州市。
[3]蕭蕭:風聲。
[4]平沙:指廣闊的平原。
[5]幕:帳幕。
[6]部伍:各支部隊。各見招:指定編組列陣宿營。
[7]令:軍令。
[8]悲笳:指營中軍號。
[9]大將:指統軍的將領。
[10]霍嫖姚:即霍去病,漢武帝時為嫖姚校尉,從大將軍衛青出塞。故以為比。
【譯文】
清晨,我到東門營報到;傍晚,就開拔到了河陽橋上。
晚霞映照迎風招展的軍旗,戰馬與蕭蕭朔風呼應嘶鳴。
一望無際的沙原排列著無數行軍帳幕,行伍首領各自召集手下士兵。
夜空中,天上懸掛朗朗明月,軍令森嚴,整個營地寂然無聲。
幾聲悲咽的笳聲劃破長空,從軍壯士神情肅然,失去了往日驕縱之情。
借問統領軍隊的大將是誰?大概又是一個嫖姚校尉霍去病。
【賞析】
杜甫的《后出塞》共計五首,此為組詩的第二首。本詩以一個剛剛入伍的新兵的口吻,敘述了出征關塞的部伍生活情景。
“朝進”六句,寫薄暮景象。首句寫入伍的時間和地點,次句寫出征的去向,一“朝”一“暮”,看出軍旅生活緊張多變。“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是杜詩的名句,夕陽和戰旗相輝映,風聲和馬嘶相交織,可見軍容既威武又雄壯。“平沙列萬幕,部伍各見招”,平坦的沙地,帳幕整齊排齊,軍隊按照指定地點列陣宿營,可見整備有素、氣勢壯闊。“中天”六句,寫夜中情景。天空明月懸掛,因軍令森嚴,夜里顯得格外寂靜。又聽到悲慘的笳聲,更加引得士兵郁郁不樂。末二句,言主帥英武,善于統兵。
全詩層次嚴密,夾景夾敘,有聲有色,宋人劉展翁的評述是:“其時、其境、其情,真橫槊間意,復欲一語似此,千古不可得。”真是有識之言。
【思考與練習】
1.這首詩是按什么順序寫軍旅生活的?
2.詩中分別描述了三幅軍旅生活的圖景,而且三幅畫面都以邊地曠野為背景,通過選取各具典型特征的景物,分別描摹了出征大軍的三個場面:暮野行軍圖體現________;沙地宿營圖體現________;月夜靜營圖體現________。
上一篇:(宋)王安石《傷仲永》初中詩文|注釋|譯文|賞析|思考與練習
下一篇:(明)于謙《詠煤炭》初中詩文|注釋|譯文|賞析|思考與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