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樂府
解題: 本詩以景寄情, 由情入理, 將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 秋來葉落、 百川東去等鮮明形象中。
課文注譯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2)。
陽春布德澤(3),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4)。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5)傷悲。
(1)選自郭茂倩 《樂府詩集相和歌辭》。 (2) 〔晞(xī)〕天亮, 引申為陽光照耀。 (3) 〔德澤〕 恩惠。 (4) 〔焜(kūn)黃華(huā)葉衰〕 花葉枯黃衰敗。 華, 通 “花”。 (5) 〔徒〕 僅僅, 只有。
文章鏈接
雜詩
曹丕
解題: 本詩描寫游子思念故鄉的苦悶情緒。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車蓋(2)。
惜哉時不遇,適與飄風(3)會。
吹我東南行,行行(4)至吳會。
吳會非我鄉,安能久留滯?
棄置勿復陳(5),客子常畏人。
注釋:
(1) 曹丕 (187—226), 字子醒, 沛國譙 (今安徽亳州) 人, 曹操次子, 謚號文帝。 他的詩學習民歌的各種體裁, 形式多樣, 語言明白自然。 (2) 〔亭亭如車蓋〕 亭亭, 聳立的樣子。 車蓋, 車篷。(3) 〔飄風〕 暴起的風。 (4) 〔行行〕 原作 “南行”。 (5) 〔陳〕 陳說。
譯文:
西北天空有飄浮的云彩, 聳立著像車蓋一樣。
嘆息經常遇不到, 只與暴起的風相會。
風吹我到東南, 南行到吳會。
吳會不是我的家鄉, 怎么能久留呢?
把這事擱在一邊不要再說了, 流浪在外的游子最怕人提到這些。
上一篇:己亥雜詩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
下一篇:野望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