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導讀
岑參 (約715—770), 原籍南陽 (今屬河南), 遷居江陵 (今屬湖北), 天寶三年(744) 登進士第, 授右內率府兵曾參軍。 一生三度出塞, 先后在安西、 北庭、 關西節度幕府中任職。 后入朝任右補闕, 官至嘉州刺史, 世稱岑嘉州。 從軍多年, 對邊塞的自然風光與軍旅生活體驗深刻, 因此他的詩多描繪塞外風光和戰爭感受, 以及邊疆將士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險的樂觀精神。 有 《岑嘉州詩集》。 代表作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內容兼及詠雪和送別兩個方面 , 前十句從不同的側面詠雪, 展示了唐代邊地特有的奇異風光; 后八句寫送別, 抒發了詩人因朋友返京而產生的無限惆悵之情。 雪是景物的中心, 雪景襯托送別, 送別的場面又描繪了雪景。 詩的前四句活畫出一幅富有鮮明特色的塞西北瑰麗雪景圖, 將人們引入一種優美的意境中。“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的景象是多么令人心馳神往, 況且開放的梨花又是 “千樹萬樹”, 這壯闊的景象更是令人陶醉。 邊塞的雪景, 既美得婀娜多姿, 更有著威嚴的風骨。 于是詩人筆鋒一轉, 用六句寫到了雪的嚴寒: 浩瀚的邊塞, 冰凌縱橫錯落; 漫天的陰云, 濃重稠密, 氣勢洶洶。 詩人用夸張手法, 氣勢磅礴地勾勒出了大沙漠瑰奇壯闊的雪景。 最后八句敘寫歡宴 “飲歸客”, 用雪景襯托別離之情, 烘托出邊塞將士和自己的豪邁之情及壯烈情懷, 詠雪與送別至此渾然一體了。
全詩浪漫奇異, 瑰麗壯闊, 氣魄宏大, 激越深沉; 語言明朗優美, 換韻與場景畫面交替配合, 或以人聲配之風狂雪猛的畫面, 或輕音緩韻描繪春暖花開, 或循見徐緩展示漸行漸遠的馬蹄印跡, 以形成跌宕生姿的節奏旋律, 詩人用奇特的想象創造出來的鮮明詩句, 尤為后人贊賞。
課文注譯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2)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3)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4)。
將軍角弓(5)不得控(6),都護(7)鐵衣(8)冷難著。
瀚海(9)闌干(10)百丈冰,愁云慘淡(11)萬里凝。
中軍(12)置酒飲歸客(13),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14),風掣(15)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 〔白草〕 一種曬干后變成白色的草。 (2) 〔胡天〕 指塞北的天空。 胡, 我國古代對北方各民族的通稱。(3) 〔珠簾〕 用珍珠綴成的簾子。 與下面的 “羅幕” 一樣, 是美化的說法。 (4) 〔錦衾薄〕 絲綢的被子 (因為寒冷) 都顯得單薄了。 (5) 〔角弓〕 一種以獸角做裝飾的硬弓。 (6) 〔控〕 拉開。 (7) 〔都護〕 鎮守邊疆的最高長官。 (8) 〔鐵衣〕 用金屬片制成的盔甲。 (9) 〔瀚海〕 沙漠。 (10) 〔闌干〕 縱橫交錯的樣子。 (11) 〔慘淡〕 陰暗。 (12) 〔中軍〕 主帥的營帳。 (13) 〔飲歸客〕 宴飲回去的人, 指武判官。 (14) 〔轅門〕 軍營的大門, 古時行軍扎營, 以車環衛, 在出入處用兩車的車轅相向豎立, 作為營門, 故稱轅門。 (15) 〔掣〕 拉, 扯。
文章鏈接
別董大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2)。
注釋:
(1) 〔曛〕 昏暗的樣子。 (2) 〔君〕 即指董大。
譯文:
密布千里的黃云把日頭都給籠罩得昏昏沉沉,
一天大雪紛紛揚揚嗚嗚的北風啊正在吹送著南飛的雁群。
但走吧董大, 你且不要擔憂在前邊的路上沒有同心知己,
請問這普天之下又有哪個不認識你——董庭蘭君!
上一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
下一篇:己亥雜詩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