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總集· 楚辭通釋》新詩鑒賞
《楚辭》注本,十四卷,附錄一卷,清王夫之撰。夫之(1619~1692)字而農,號姜齋,又號夕堂,晚年隱于石船山,人又稱船山先生,湖南衡陽縣人。崇禎十五年(1642)考中舉人,后參加抗清義軍,曾依抗清民族英雄瞿式耜,瞿殉國后回鄉隱居以授徒度日,并潛心著述。著書一百多種,四百余卷。
此書在眾多的《楚辭》注本中是比較好的一種,它不僅糾正了王逸、洪興祖、朱熹一些錯誤的注釋,而且通過注文表達了作者對于清朝廷黑暗殘暴統治的憎恨和他對光明未來的向往與希望。在注釋《天問》“日安不到,燭龍何照”二句時說:“天地之間,必無長夜之理,日所不至,尚或照之,具明可以察幽,人以其容終昧乎?”在注釋“帝降夷羿”時發揮了“天道必亡,虐民縱慾,雖有強力,不足憑也”的道理。書中訓詁考證,串釋詩意,言簡意賅,說理透徹,文字也頗優美,如釋《橘頌》中的“淑離不淫,梗其有理兮”曰:“淑,美也。離,麗也。枝葉茂盛,華香果美。而其為木也,堅挺獨立,無繁艷婀娜之態,益梗介自理,志士仁人之節也。”由此可見一斑。
此書主要缺點是在一些注文中用道教思想解釋屈原作品,特別是在注《遠游》時,滿篇凈是道家術語,與原詩題旨距離太遠。作者以注屈原作品為主,屈賦而外,只取宋玉、景差、賈誼(取《惜誓》)、淮南小山和江淹的《山中楚辭》。另外附自作《九昭》。
此書最早刻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為其子王敔所刊。中華書局1959年標點、校勘,排印出版。
上一篇:《詩詞曲論·詞論·填詞名解》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魏晉南北朝部分·何遜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