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導讀
陶淵明少年時代就懷有兼濟天下、 大濟蒼生的壯志, 但在當時等級制度極為森嚴的情況下, 他的理想是難以實現的。 直到29歲他才出仕為官, 但終其一生, 他所做的也不過是參軍、 祭酒之類的小官, 不僅濟世的宏志無法施展, 而且不得不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場人物周旋。 到39歲時, 他毅然告別仕途生涯, 走向回歸田園之路。 他留下一句名言: “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以善寫田園詩而著名。 他所作的 《歸園田居》 共五首, 作于405年11月間,也就是他辭官歸隱的第二年。 “歸園田居” 就是回到農村居住。 第一首寫辭官回農村適合他的本性, 他感受到了農村淳樸生活的樂趣。 第二首寫他不與世俗交往, 摒棄塵俗雜念, 與村中人來往只談農事。 第三首寫他參加勞動和對勞動的熱愛。 第四首寫出游時看到的一處廢墟, 由此歸結到 “人生似幻化, 終當歸空無”。 第五首寫從山澗叢林回來, 取酒殺雞, 招待鄰居, 以及夜間的歡娛, 表現他恬靜自適的生活。 這組詩描寫了作者的田園生活, 表現了他歸隱之后的興致和感受, 展現了寧靜的田園風光, 情景交融, 自然清新, 是陶淵明田園詩的代表作。
《歸園田居 (其三)》 選自 《陶淵明集》。 詩人以極大的熱情歌詠了農業勞動, 書寫了對田園生活的熱愛。 “種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作者坦率地承認自己的耕作技術并不高明, 然而 “晨興理荒穢, 帶月荷鋤歸” 的勞動勁頭是令人欽佩的。 早晨就下地去鋤田里的野草, 到了晚上才披著月光回來。 出生于世代官宦家庭的詩人, 現在卻從早到晚都彎著腰在田里干活, 一定是既辛苦又勞累。 然而他的心情仍舊是好的, 甚至比原先更愉快些。 “帶月荷鋤歸” 這句, 景象寫得那么美, 沒有好的情緒是寫不出來的。 這并不是冷冰冰的交代, 而是通過一定的形象渲染詩中的氣氛。 扛了把鋤頭, 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往家走去, 詩人的心情是頗感滿足的。 從這句詩我們可以看出詩人是在肯定、 欣賞自己的人生選擇。 “道狹草木長, 夕露沾我衣” 充滿情趣地寫出了夜晚歸來的情形。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無違” 是全詩的主旨句。 “打濕了衣服有什么可惜的呢?” 詩人安慰自己, 這話看似平淡, 其實不然, “衣沾” 并不只是說衣服被打濕, 也象征了辭官隱居后的全部辛勤困苦。 但詩人緊接說, 一切艱苦都可以忍受, 只要不違背自己的人生愿望。 他的 “愿” 就是不要在那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了自我,不要因為貪圖物質的享樂而扭曲了自己的心靈, 表達了作者不愿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決心。
課文注譯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2)
晨興(3)理荒穢(4),帶月荷(5)鋤歸。
道狹(6)草木長(7),夕露沾(8)我衣。
衣沾不足(9)惜,但(10)使愿無違(11)。
(1) 〔盛 〕 茂盛 。 (2) 〔稀 〕 稀疏 。 (3) 〔興 〕 起來 。 (4) 〔荒穢 〕 雜草 。 (5) 〔荷 〕 扛著 。 (6) 〔道狹 〕路窄。 (7) 〔草木長〕 草木叢生。 (8) 〔沾〕 浸濕。 (9) 〔足〕 值得。 (10) 〔但〕 只。 (11) 〔愿無違〕 不違背自己的意愿。 愿, 指隱居躬耕的心愿。
問題與探究
1. “不為五斗米折腰” 是陶淵明的名言, 在當今社會中, 你認為該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2. 陶淵明的理想最終沒有能夠實現。 你有理想嗎? 你將怎樣去實現你的理想呢?
文章鏈接
歸園田居(其一)
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2)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3)中,一去三十(4)年。羈鳥(5)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6)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7)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8)遠人村,依依(9)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10),虛室(11)有余閑。
久在樊籠(12)里,復得返自然。
注釋:
(1) 〔韻〕 氣質。 (2) 〔性 〕 本性 , 天性 。 (3) 〔塵網 〕 人在官場 , 身心常受拘牽束縛 , 如陷網中, 難得自由, 以塵網比喻官場。 (4) 〔一去三十〕 疑為十三年。 因他為官恰好十三年。(5) 〔羈鳥〕 被關在籠中的鳥兒。 (6) 〔守拙〕 守, 依著, 順著。 拙, 愚拙 (的本性)。 (7) 〔蔭〕使動用法, 使……蔭。 (8) 〔曖曖〕 原指日光昏暗, 這里是模模糊糊的意思。 (9) 〔依依〕 形容柔軟的東西搖動的樣子。 (10) 〔塵雜〕 官場中的雜事。 (11) 〔虛室〕 這里指寧靜的生活環境。 (12) 〔樊籠〕 鳥籠。 比喻受到官場束縛不得自由。
譯文:
從小沒有投合世俗的氣質, 性格本來就愛好山野自然。
錯誤地走入官場中, 轉眼就是三十年。
籠中的鳥兒思念住過的樹林, 池中的魚兒思念生活過的深潭。
到南邊的荒野里去開墾荒地, 依著原本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種田園。
住宅四周有十多畝地, 茅草房子有八九間。
榆樹、 柳樹遮掩著后檐, 桃樹、 李樹羅列在萬堂的前面。
遠遠的村落隱隱約約可見, 村落上的炊煙隨風輕柔地飄揚。
狗在深巷里吠, 雞在桑樹頂上鳴。
門庭里沒有世俗繁雜的事情煩擾, 寧靜的生活環境有的是閑暇的時間。
過去長久地像困在籠子里面, 而今總算又能夠返回到大自然了。
上一篇:西江月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
下一篇:使至塞上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